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 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是指
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经济再发展资金不足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2-01-11更新 | 9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 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全面阐述了国家统一的伟大构想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按照秦律,陈胜、吴广并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A.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B.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
C.文献资料必须依赖考古佐证D.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途径
5 .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记载:“书籍不再是用手抄卷轴的,而是由日渐繁荣的印刷业生产印制,并具有封面。这使得那些出身中等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他们在私塾或官学里接受教育。”据此可知,宋代印刷业的繁荣
A.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B.推动了私学教育的兴起
C.限制了贵族子弟入仕D.体现政府重视教育发展
2021-02-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5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8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提到:“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记载更为客观、真实
B.康梁作为当事人,他们的叙述记录了真实的历史
C.康梁的记述包含作者的主观意图所以缺乏史料价值
D.历史研究需要多方面收集史料证据进行甄别和辨伪
2021-02-03更新 | 7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史记》记载:“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同“嫡”),数欺诸侯,诸侯叛之。”由此可知,周幽王之死的制度性原因是违背了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制D.分封制
9 . 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A.服饰色彩的地域性特色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D.周朝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曾写下《石炭》诗,在序言中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B.矿冶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
C.北宋已使用煤炭作冶铁燃料D.徐州成为宋代的冶铁业中心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