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真相的裙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真正教导亚历山大的时光只有3年。上课是在一个前后贯通的山洞里。他按照希腊文明的最高标准塑造着亚历山大。他让14岁的少年喜爱上了希腊文学与荷马史诗,并对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广阔的知识产生热情。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为教育亚历山大专门写了《论君主》和《论殖民地》。

——潘岳《战国与希腊》

材料二亚历山大吸取波斯的教训,十分尊重埃及本土的宗教。……他深入内陆,拜访位于西瓦(Siwa)的宙斯——阿蒙神庙。从神庙回来,亚历山大着手在先前经过的入海口兴建了一座新城,取名亚历山大里亚。这是他兴建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时值公元前332年4月。

—陈超、刘衍钢《地图上的古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亚里士多德力图把亚历山大塑造成为怎样的“理想君主”。
(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是如何成为亚里士多德眼里的“理想君主”的?
2 . 考察近现代中国的外交,需要关注国际环境变迁、国内政治变革与中国外交演进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之后,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但量变中有局部的质变,过程因此而显出了阶段性。庚子和辛丑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半殖民地的深化在这里表现为半殖民制度的确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已经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了。……一个西方历史学家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引者)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                                                                                             

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形势、中国内政和中国外交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外交格局的变动相当清晰地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国家利益的估算和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外关系和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

——章百家《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庚子和辛丑之交”中国半殖民制度确立的标志。结合这一时期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说明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2) 开罗会议就中国领土问题做出了规定,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完成划线部分的内容,并简述开罗会议的意义。
(3) 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确立这一外交政策的依据。
2021-04-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