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冶铁业的规模有明显的扩大,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主要分布在豫、冀、晋、鲁、陕等地区。产铁之地设铁官,专管冶铁和铸造铁器,全国共有49处。较大的冶铸作坊有郑州古荥镇、南阳瓦房庄等遗址。这些遗址面积大,炼铁炉种类多,所用技术较为先进。生铁炒炼成钢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铁产量。汉代冶铁技术的提高为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考古发掘,我国古代主要农具大部分已在汉代出现,可分为垦耕工具、播种工具、整地工具和收获工具等类型。

——摘编自张钢杰《试论汉代冶铁业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二   明代山西等地冶铁业得到空前发展。其规模之大、产量之多,超过了以往所有朝代。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46个铁矿产地,这为后来我国冶金勘探部门“就矿找矿”提供了历史线索,非常利于我国铁矿普查任务的完成。明代在这些铁矿上,建立了许多官营、民营冶铁场所。随着工匠管理体制的改革,民营铁矿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不少冶铁工业城镇涌现,如佛山镇“民庐栉比,屋瓦鳞次,几万余家”,“工擅炉治之巧,四方商贩辐揍”,江苏的吴江县庞村,嘉靖时“有前后二村,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高超的“生铁淋口”技术不仅用于生产农具、兵器和一般生活用具,还铸造了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地的铁钟、铁菩萨等艺术品。

——摘编自黄启臣《明代山西冶铁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冶铁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冶铁业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曾国是周代的姬姓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受于汉水随地,史称随国,秦统一后,改为随县。南北朝时,西魏杨忠控制随郡后,又将其升格为州,随州自此产生。该地名称的变更
A.为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线索B.反映了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C.是古代政局动荡的一个缩影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摘编自西汉《盐铁论·刑德》

材料二   北魏高祖太和十二年(488年)诏: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古代律法)。

——摘编自《魏书·刑罚志》

论者谓唐律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得古今之平。

——摘编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材料三   设计存留养亲制度,使子孙能够尽到对直系尊亲属的养老送终义务,有力地维护了家庭关系的稳定,并进而通过构建“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的家族伦理关系,来促进社会大环境的稳定和谐……传统的“无讼”思想,在当代表现为通过调解制度来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杨鹏程《礼法结合: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基本线索》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时期的司法审判标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高祖时期判案标准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以斯坦因为代表的青年作家通过对语言和标点符号进行实验、破坏故事的叙述线索来表现世界的混乱和社会的失控。同时,德莱塞等作家仍采用细节堆积等自然主义手法,注意对细节的取舍,更看重故事的氛围,使作品富有诗意。这表明该时期的美国文学
A.浪漫主义开始兴起B.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并存
C.现实主义成为主流D.现代主义已占据统治地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西方社会风行与理性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思潮,并在文化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其创作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反对古典传统的理性主义和虚饰的形式主义,要求回复纯朴和自然主义;以作家大胆的主观想象力,情景交融地描写奇异的情节和英雄人物。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其一生共创作58部文学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包括《秋叶集》《惩罚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等。作品情节奇特,人物性格鲜明,文辞华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厚的抒情味。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惠特曼(1819~1892)的诗歌中达到了高峰。惠特曼的诗歌创作汇编《草叶集》,表达了对人类光辉未来的无限向往,反映了美国人民对自由、民主的乐观情绪。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文坛逐渐被现实主义文学所统治。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红与黑》是欧洲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以主人公于连·索黑尔的遭遇为线索,批判了复辟时期天主教会的黑暗腐朽、封建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封建门第与等级观念压制平民阶层的青年,阻碍了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十分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查理十世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画面。另一位现实主义大师的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细节描写真实,人物形象鲜明,行文气势浑厚,对法国乃至世界文学有重大影响。

——解光云主编《世界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得以发展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描写对象、对自然的态度、表达情绪的方式三个方面比较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变化表


——摘编自蝴蝶《中国共产党入党资格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启示》

材料二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实践主题与主要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并非是一种固化僵硬的形式,而是呈现出符合历史条件与时代特征要求的诸多不同表现形式。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呈现出两个面向的基本特征:即一方面是对外面向民族复兴的逻辑线索,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解放,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伟大愿景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对内面向民生凋敝、发展困顿的逻辑线索,争取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实现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为求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构筑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张明《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三重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践行初心和使命在革命道路上所进行的探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