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的地权转移、土地价格和赋税制度变动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契约文书所记载的地价的上扬与下跌,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动。地价除了本身的贫瘠、地理环境位置之外,往往又与时空关系密切。如处于经济发达的江南水网地带与晋、冀、鲁、豫、陕、甘的地价自然不同。又因时间不同,如明万历间、清乾嘉间虽然经济比较繁荣,社会也较稳定,但因国内市场的扩拓,经营工商业者日众,土地价格随之下跌。土地买卖双方都要履行法定手续,当地权转移交割之后,业户要承担交纳赋税义务。

——陈学文《土地契约文书与明清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吴地在前几个朝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且日益繁荣起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吴地重镇苏州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工商业中心,同时也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之一。而且,苏州的丝织和棉纺织业中,较早的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成为全国的先进地区之一。吴地由于区域条件的特殊性,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突破农业经济的文化圈,产生了与封建传统观念相背离的新的人生价值观。

——李晓燕《明清时期昊地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市民文化的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土地契约文书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史料对于明清史研究的价值。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3 .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记载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梁启超指出:“中古及近代之小说,在作者本明告人以所纪之非事实,然善为史者,偏能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此类事实,往往在他书中不能得,而于小说中得之。”他旨在强调(     
A.小说创作严重脱离社会现实B.小说作品中蕴藏着史学价值
C.史学研究中存在伪科学弊端D.史学研究只能依赖文学史料
2024-02-2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清明上河图》历来被解释为北宋年间汴京百姓清明时节郊外踏青及城内经济生活的情况。清明即指农历清明时节。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图中有小孩在河中游泳嬉戏。按河南清明时节的气温判断,即使气候反常,气温回升较快,也绝不会达到20℃以上,而没有20℃以上的气温是绝不适宜儿童游泳的。因此“清明”二字不能从时间上解释,只能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角度去考察。这说明(     
A.研究历史须采用多重史料互证之法
B.绘画作为艺术作品,史料价值较低
C.实物史料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生活的原貌
D.艺术作品作为史料使用时需要进行甄别
6 . 如图为南朝时萧绎的《职贡图》(北宋摹本·局部)。该画为萧绎在荆州刺史任上,回京时目睹周边番邦小国纷纷朝贡的场景后创作而成。该作品体现了(     
A.南北朝时民族间交流交融B.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各国认同
C.南朝加强对周边国家管理D.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的结合
2023-11-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诈)伪者,赀二甲;典、老弗告,赀各一甲;伍人户,户一盾,皆(迁)之。

——云梦睡虎地秦简《傅律》

史料二   每户由该地方官岁给门牌,书家长姓名、生业,附注丁男名数。出注所往,入稽所来,有不遵照编挂者治罪。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限年更代,以均劳逸。

——《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保甲》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兴起是一个自发演变的结果。一些城市通过革命、联合反抗、和平谈判、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封建主手中获取特许状,取得城市自治权。城市内包括商人行会、手工业者行会、各种公会、市议会等在内的权力团体除了共同的利益之外,必然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正是这种权力之间冲突与斗争,导致了权力间的相互牵制。

——摘编自王婷《西欧中世纪与清末城市自治比较研究》


(1)请你给出材料一两则史料适合研究的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特点。
2023-11-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州(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典籍中记载汴宋地区岁贡

州郡《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唐六典》
汴州陈留郡绢二十匹绢二十匹
宋州睢阳郡绢十匹绢十匹

——戚文闯《论隋唐大运河对汴宋地区的影响》

材料三唐代产绢之地甚多,但列为一等的就只有宋、毫两州。

——《唐六典》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伴天下,主客多欢娱。

——杜甫《遣怀》

1996年,在永城侯岭隋唐运河故道内发现一艘唐代木船和一批唐代遗物。木船为货船,长约25米,分为33个船舱,出土遗物67件。后来陆续征集到了一批隋唐运河故道内出土的遗物,包括定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十几个窑系的瓷器。2007年7月,商丘市文物局对隋唐运河商丘段开展考古勘探调查工作,探明商丘段全长199.7公里,河床宽约50至150米余。

——郑清森《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及历史风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州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能否用来佐证宋州在唐代全国的经济地位?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各类史料对印证宋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具有怎样的价值?
2023-04-30更新 | 3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南山有碑刻题记28件,部分碑文记载了公元13世纪中叶四川东部遭蒙古军攻掠后的社会政治历史的基本情况。由此可知,该文化遗产(     
A.蕴含史料价值B.激扬家国情怀C.观赏价值突出D.碑刻类型丰富
2023-04-23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或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撰历史所用的材料。史料的存在形式千差万别,它的构成和分类都是很复杂的。现在史学界通常把史料分为三大类,即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其中,实物史料大体上可再分为遗址、墓葬、遗物、人体本身和古代语言四小类。史料各有特点,难以相互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图2在研讨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时的史料价值,并指出我们在运用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应关注的基本因素。
2023-04-01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