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江西考古立足赣鄱大地,取得了辉煌成就,谱写了一部全新的江西古代文明发展史。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位于上饶市万年县,是一处罕见的世界级洞穴遗址,年代距今约25000年至9000年。出土了大量石、骨、蚌、陶质的人工制品以及栽培稻植硅石、动物骨骼等遗物(图1)。新干商代大墓位于吉安市新干县,出土大量青铜器,其中的青铜礼器、兵器明显受到中原商文化影响,又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图2)。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除出土大量五铢饯、金饼、金板外,还出土了大量工艺精湛的玉器,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图3)。

——摘编自江西考古《探索未知硕果累累:江西考古重要发现》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物法制建设就被列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伴随时代发展,中国特色文物保护法律框架体系不断完善。1992年,针对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7200余处,在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不可移动文物分级保护制度。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博物馆增至349家,自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开始免费开放,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国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20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增长,世界遗产申报有力带动了我国文物保护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保护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组建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委员会,文物保护迎来科学化、标准化时代。

——摘编自国家文物局《党领导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至图3的史料类型,并分别阐述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的成就。
2024-07-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出处
史料(一)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后晋]刘昀《旧唐书》
史料(二)三品已上,大科绸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五品已上,小科绸绫及罗,其色朱,饰用金。六品已上,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绸,其色黄……流外及庶人服绸、纯、布

材料二   到了明中叶,除江南之外,全国仅有山西潞安、四川成都等少数城市以及华北个别地区还保留着一些规模有限的丝织业。但它们在全国丝织品市场中的地位远不及江南。四川民间衣服所用丝织品尚多取之于江南,位于川西金沙江林区的建昌卫,因有大量木材输往江南,故“虽僻远万里,然苏杭新织种种文绮,吴中贵介未披而彼处先得”。时人张翰说:“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1)指出材料一的两则史料在探究唐代丝织品用途方面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解释。
(2)指出材料二中明代丝织品国内市场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4-06-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银饼的史料价值银饼为考古文物,属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庸调银信息,可用于研究唐代赋役征收的方式,庸调除征收布帛外,亦可折纳银饼;银饼须署上相关人员名字、缴交须验明成色和重量,说明银饼铸造和赋役缴交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庸调上缴国库,说明庸调银具有国库金融储备功能;银饼錾文,还可用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设置南方经济发展、开元盛世景象和文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1)请仿照银饼史料价值的撰写方式,说明唐代《金刚经》的史料价值。
(2)除上述材料外,要研究佛教传入的历史还可以借助哪些史料?请至少列出两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汉画《扁鹊行医图》,图中有一位人面鸟身的医生,这就是被神化了的扁鹊形象。扁鹊面对患者一手切脉,一手持针扬臂作针灸状,仿佛还在宽慰病人。患者端坐平视,披头散发,宽衣博带。图左上方还有一只小鹊,正凝目观看扁鹊的举动,可能是扁鹊的弟子。

材料二   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起来。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提到了用药物防治传染。从魏晋到隋唐时期,疫情发生后,一些官员采取赠药和在交通要道上晓谕药方的办法来加以控制。最重视防疫和治疫的莫过于两宋,朝廷大量修订、编撰和印行医书。由政府出面整理和推广医书和药方,倡导戴口罩。除此之外,还充分发挥民间力量防疫。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对疫情也比较重视。康熙皇帝还亲自研究天花,大力推广种痘法。

——摘自《中国防疫简史》

材料三   李鸿章认为:“救治伤科,直起沉病,西医尤独擅专长……兴建西医学堂,造就人材实为当务之急。”

梁启超痛陈“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身必先强医(西医)”之理。认为:要想避免被“强食”的厄运,就必须“保种”。保种有两个层次:一是心灵的健全,一是肉体的康健。

事实上,民间对西医的疑惧和偏见很长时间没有完全消除。一直到19世纪下半期,由于教案迭起,社会上针对教会医院尚有种种讹言。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扁鹊行医图》的史料价值,结合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防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不同阶层对于西医的主张或态度(任选其二)。
2024-07-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同学为研究武则天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容出处
史料一夫能渡一切苦厄者,其惟世尊乎!惟佛之国,黄金界道。唐《御史台精舍碑》(701年)
史料二则天以方庆家多书迹,尝访求右军遗迹……王方庆乃献王羲之以来二十八人书迹……则天乃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旧唐书》卷《王方庆传》
史料三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792年)

(注:《御史台精舍碑》是崔湿在武则天朝任殿中侍御史时所撰写的,旨在借助佛教的感化力,使有罪官员忏悔。)

材料二   唐代对武则天的记载多集中于史书、野史及笔记小说,除了史书中的传记类作品篇幅相对比较长以外,其他作品多是只言片语,或是简短的小故事。记载的多是关于武则天的言行、施政措施、朝野逸事等,比较接近历史上武则天的真实面貌。晚明时期的武则天形象在文人士大夫的政论、文集、小说和戏曲中频频出现,出现了较多关注武则天与太宗、高宗的中篇、长篇作品小说,武则天形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摘编自韩林《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则史料,阐述其对研究武则天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的武则天形象相较于唐代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   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   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   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

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

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

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

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

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

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意义的“棉花帝国”形成的历程。
7 . 北京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赵化成说: “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简牍一类的东西,文字资料、失传的书,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从陵墓制度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是历史研究,包括考古,是无止境的,问题是永远没有完的。不能因为有问题没有解决就发掘陵寝。”作者意在说明(     
A.考古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B.考古可以获得学术研究的一手史料
C.考古发现永无止境非常艰难D.保护文化遗产比考古发现更为重要
8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所示资料可用来说明(     
地点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碳屑和烧骨化石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实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10 . 食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饮食习惯和历史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1999年,英国汉学家魏根深在北京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厨师按照《齐民要术》中的菜 谱做菜。食材包括很多种草,比如宽叶、香蒲和各种麻,并且用发酵过的肉、鱼和大豆做的羹来 调味,或者用豆豉来烹煮。他还说:酱油、菜油、花生油、糖、辣椒、西红柿等食材的缺席, 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休憩;而熬煮和烘烤则是对今天常用的油炒的解脱。然而,我的大多数中国客 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中国菜。

——摘编自赵冬梅《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材料二 贾思勰自谦写作《齐民要术》的初衷是指导家童怎么工作,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 有识。在现代,《齐民要术》首先属于学术界,只有专家学者才读它。语言学家把《齐民要术》 当语料库看,因为它的语言相当接近当时的口语,既可补现有辞书之不足,也反映出此时期汉语 词汇的真实面貌。农业史家用《齐民要术》来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比如种桑的密度。历史 学家则通过《齐民要术》来研究贾思勰的生平、《齐民要术》的成书年代、版本流传等情况。

——摘编自赵冬梅《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中国客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 中国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齐民要术》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