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历史文献记载缺失的内容,因考古发掘而变得丰满,那些通过出遗迹和文物所还原的历史,改变了我们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在探讨中国陶瓷的海上贸易线路时首先使用的,与中国古代外销陶瓷的发现与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又有日本学者以中国陶瓷在海外各地的流布情况为基础,将这条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陶瓷贸易与交流的海上贸易线路,称为“陶瓷之路”,认为它连接了“中世纪东西两个世界”,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海外交通史研究中,“海上丝绸之路”一词逐渐成为中外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概念,且一般将其作为“丝绸之路”概念在海上的延伸。

——孟原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是港口。纵观全球著名海港遗址,往往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强力支撑,而“海丝申遗”工作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2021年,温州在建设城市主干道望江路下穿工程时,发现了朔门古港遗址,这一遗址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温州地标江心屿双塔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航标,分别建于唐代和宋代。古人建造如此宏伟的两座航标,正因为附近有繁华大港。而在南宋和元代,温州都曾设立外贸管理机构。遗址与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遗址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发掘成果如下:

区域

发掘内容

亮点

东端水门头区

奉恩水城门以外、水门河沿岸两侧的各类遗迹群组成。包括陡门、桥梁、堤岸、斜坡式码头、成片房址等,年代及演变轨迹清晰。

中部邻江港口区

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为沉船、码头等遗迹分布区。两宋时期的突堤式码头。
发现2艘福船(福建造木帆船,适合远洋航行)。其中1号宋代沉船残长12.4米、残宽4.1米,推测全长约20米。
地层中出土有大量瓷片。集中分布的瓷片堆积多呈条带状,形成于元代。其中九成以上为龙泉瓷,基本无使用痕迹。

西端南侧瓮城区

早、晚两期瓮城基址及砖、石道路等遗迹。
宋元时期瓮城城墙平面呈圆弧形,明清时期改为方形。

——据国家文物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栏编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海上丝绸之路”一词的含义,并简述这一词的使用与中国陶瓷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寻找相关信息,佐证温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繁华大港”。结合所学,简述考古发掘的价值。
2 .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英国著名考古学家列奥纳德·伍利的考古队,对苏美尔文明时期的古城乌尔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出土了大批精美绝伦的文物,展示了历史鼎盛时期的苏美尔文明曾经达到的辉煌。下列物件不属于乌尔王陵出土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022-07-14更新 | 2941次组卷 | 37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考古成果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摘编自齐吉祥主编《中国历代珍宝鉴赏辞典》

(1)从史料的表现形式上说出宜侯夨簋的史料类型。根据铭文释意并结合所学简述西周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作用。

材料二   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秦帝国为了“高效的管理”在政治领域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位于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简表(部分)

种类文物
竹简和木牍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农作物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钱币万贯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
异域风格文物骆驼形象的编钟笋篱(jù),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缠丝玛瑙,水晶及琉璃等。

——摘编自杨军《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3)从材料三中提取有关西汉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3-11-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2年9月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为会议亮点。从遗址中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迹、成组码头、木质栈道、干栏建筑、沉船、大量宋元瓷片、漆木器、砖雕、植物种子等古代遗迹遗物。该遗址发现不仅实证温州港是宋元以来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商港”,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堪称近年来我国海洋考古、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这一实例说明(   
A.考古发现决定了历史研究水平B.考古遗存可与文字记载相佐证
C.可借助考古发现探知历史真相D.历史真相必须以考古文物的形态呈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2年11月,河南仰韶村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遗址中部发现4条大型人工壕沟,年代属仰韶文化晚期。此次考古发掘还揭露出同时期的“混凝土”地面、红褐色涂朱草茎泥墙壁等重要房屋建筑遗存,出土了玉环、玉璜等文化遗物,并在人骨土样样品中检测到丝绸残留信息。据此可知仰韶文化(     
①以地上穴居和村落聚居为主             ②与良渚文化同属父系氏族
③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④最早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3-06-0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一般认为汉代铁质农具已经普及,重要的证据是从四川凉山到安徴寿县,从北方的辽宁到云南丽江都有铁农具出土。也有学者认为汉代铁农具并未普及,当时实行盐铁官营,不考虑平民的需要,汉代文献《盐铁论》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啖食”。下列对此评论最为合理的是
A.要判断铁农具是否普及有待更广泛的考古发掘
B.没有普及的结论符合西汉贫富分化严重的事实
C.西汉盐铁官营制度下普通农民不可能使用铁农具
D.观点分歧很多时候其实是概念和含义界定的分歧
2021-05-21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科目热身卷历史试题
8 .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线上发布陕西省西安市江村大墓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大墓地表无封土,周围的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陶器、铜印等物件。……这些与《史记·孝文本纪》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符。专家确认江村大墓即为霸陵。结合所学推断,“江村大墓墓主”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
9 . 1953年,河北兴隆副将沟出十了大量战国晚期时燕国铸造铁农具的铁范,其中镰范上铸有"右廪(地方官府粮仓)"。在距铁范出土处约1.5公里处的古洞沟发现冶铁遗址1处,并在遗址附近发现了2处采矿井。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晚期
A.官府垄断手工制造B.铁制农具普遍使用
C.社会经济加快发展D.大土地所有制盛行
2022-03-26更新 | 1050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边疆治理是主权国家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图 2

——整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1)观察材料一,写出图 1 与图 2 的文物名称,并指出文物产生的朝代。

材料二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后,清朝将治理边疆的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着手解决日益严重的北部边疆问题。当时俄罗斯侵入黑龙江流域,崛起于西北的准噶尔蒙古部兵锋向东,准噶尔与俄罗斯还将手伸向北方的喀尔喀蒙古。清朝、俄国、准噶尔三种势力展开激烈角逐,对于清朝而言,处理北疆的蒙古与俄国的关系,迫在眉睫。清朝在东北成功地遏制了俄罗斯的扩张,签订条约划定边界。清朝还驱逐占领北方喀尔喀蒙古部的准噶尔势力,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清朝再平准噶尔,控制西藏、青海,统一天山南北地区。

——常建华著《清朝大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签订条约,划定边界”中的条约名称并简述条约意义。结合所学,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方式。

材料三     清代前期,统治集团治理边疆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如放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强调中外一体;从“以夷治夷”到“以汉化夷”;对“羁縻而治”的传统思想加以否定;从只求“夷汉粗安”到追求“长治久安”,充分利用边疆各民族的力量,构筑边疆屏藩。

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中指出:“清代的民族统治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

——整编自李世谕《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期统治者思想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民族统治政策的影响。
2023-11-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