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之前,中国和西方彼此了解几乎为零。蒙古西征后,以马可·波罗等为代表的传教士、商人和文学作家开启了欧洲人对中国神话般的梦想。18世纪,从器物到文化和哲学思潮,再到文学艺术,“中国热”影响了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1700年,路易十四身穿中国服装,坐着一顶中国的八抬大轿现身凡尔赛宫,之后“中国情调”成为引领欧洲时尚的主流。

——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件史实证明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促进作用,并从文化角度回答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材料二   从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的外交使节、商人、游历者们不再关注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对世界的贡献,而是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以及中国人的样貌等方面,建构颓败的社会、腐朽的政体以及没落的道德等中国形象,在他们的一再努力下,一个腐朽落后的中国形象呈现在西方人面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

——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的背景。

材料三   新时代的中国用实力向世界展示了如今的强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无不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

——何姝妤《新时代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


(3)结合所学,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特点,并列举中国在“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从而“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2 . 法律的变迁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早期不存在专门的法律学校,但是却存在为数不多的“语法学校”和教会学校,法律训练是必要的教学内容。11世纪之后,罗马法在欧洲复兴,除了多种多样的经济和文化原因促使人们到古代法律学中寻找规定和制度的缘故之外,政治因素则是直接动因。为了实现自己的帝国愿望,世俗的君主和皇帝们亟需一套主义对抗教会法的世俗法,因而具有无与伦比的完备性、世俗性与罗马帝国背景的罗马法便备受他们的青睐。

——摘编自李中原《罗马法在中世纪的成长》

材料二   逮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忧时之士,成谓非取法欧、美,不足以图强。于是条陈时事者,颇稍稍议及刑律。二十八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会保刑部左侍郎沈家本、出使美国大臣伍廷芳修订法律,兼取中西。旨如所请,并谕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通商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禅治理。自此而议律者,乃群措意于领事裁判权。

——赵尔巽等《清史稿·志一百十七》


材料三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为什么这么说呢?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比,经济主体是多元的,是独立自主的,而且按照等价原则平等交换。……它必须是自由交换的,所以这就需要法律去调整它,来保障交换的秩序,维护权利的获得。

—迟福林《口述改革史》


(1)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请用一句话概括它在近代西方法制史中的地位。11世纪之后罗马法在欧洲的复兴引人注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写出“联军入京”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清末修律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与所学,指出中共十五大在法治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及其重要意义。
3 . 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五四爱国运动同时,德国、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响应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西欧、北美、日本掀起了工人罢工的怒潮,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经过五四爱国运动高潮洗礼的中国人民深深感到这些斗争与中国的反帝反军阀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迅速引起了中国多数先进知识分子的进一步重视。与“五四”前只有李大钊等极少数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同,在“五四”后,迅速形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开始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初步运用它探索中国社会根本改造的方向和道路。

——摘编自张德旺《新编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后,我国革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接着,我们先后进行了包含……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的五大运动。这些运动都是在党领导下以群众性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不采取这种形式,便不可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取得运动的胜利,……了解了上述五大运动和三大改造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互相关系,就可以了解在涉及六万万人民生活的历史大变革的第一年,工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正常进行而且能够获得很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周恩来《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及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城市。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五大运动”中的其它三项内容,并简析其共同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能够成功完成“五大运动”的原因。
4 .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退,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当时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人士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戏曲在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剧目数以万计,如今在中国的舞台上仍然有三百多个剧种在演出。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和南戏脱颖而出。一人主唱、曲牌连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剧本《牡丹亭》

“(西皮二六)师爷说话言太差,不由黄忠怒气发。一十三岁习弓马,威名镇守在长沙。自从归顺了皇叔爷的驾,匹马单刀我取过了巫峡。斩关夺寨功劳大,军师爷不信在功劳簿上查一查。亦非是黄忠夸大话。”

——剧本《定军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国学大师陈寅恪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结合所学,从文化的角度,用史实说明宋代的“造极之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元杂剧的创作兴盛的原因。列举具有强烈现实批判性的元杂剧作品及其作者。
(3)材料三的两段曲文分别来自中国的哪个剧种。选择其一,结合所学简述其产生的过程。
2021-06-3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还未结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总统罗斯福酝酿战后国际经济合作。1944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国民政府任命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为全权代表,率团出席会议。代表团举行“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胡适和孔祥熙发表演说,申述中国对抗战的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多国代表参加活动并深受触动。

材料二   1943年美方曾表示,国际货币基金总额为80亿美元,中国份额大致为5-6亿美元,居第四位。会议中,英、苏强烈要求增加本国份额,美国为避免意外,把总额增至88亿美元。中国代表认为,既然总额增加,中国份额不应少于6亿美元。但美国仍然把中国的份额定为5亿美元,但保证排第四位。孔祥熙表示如果不肯增加中国份额,中国代表将声明不能接受。此后美方妥协,将中国份额增至5.5亿美元。但中国代表仍认为,美方没有履行承诺,决定在公告中声明异议。包括中国在内的近十个国家对结果持保留意见。英、美建议撤销保留意见,以体现合作精神。在此情况下,孔祥熙第一个表示中国愿意收回保留条件,以推动国际合作。其他国家的态度也随之转变,协定在全体代表的掌声中获得通过。

--摘编自金中夏《翻阅尘封的档案--纪念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中国代表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括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股金份额成为会议焦点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与世界两方面,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代表团的作用。
2021-05-11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20世纪是人类历史风云变幻的100年,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100年,也是旷日浩劫冲突交织的100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15日清晨,英国在浓雾的掩护下起用。它碾毁机枪阵地,越过战壕,冲破铁丝网,将工事压得支离破碎。一举突破了德军5公里的防线。然而,好景不长。刚刚进入10月份,索姆河地区便下起了滂沱大雨。连绵的秋雨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弹坑和堑壕里全是积水,低地更是一片沼泽,重炮和其他的重型武器陷在泥潭里。118日,交战双方的指挥官们终于沮丧地下达了停止交战的命令。至此,历时4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近百万的索姆河战役宣告结束。

——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材料三   东京审判,是继纽伦堡审判之后的又一重要审判,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从1946年开庭到1948年宣判终结,历时超过两年,其间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共计48412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28名日本战争首恶分子被列为甲级战犯接受了法庭的审判,包括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在内的七名罪大恶极者被送上了绞刑架。

——《东京审判的遗憾:最大战犯日本天皇为何逃过审判》


(1)根据材料一,谈谈___处提到的新式武器,并结合所学分析索姆河战役成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提出的背景以及当时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的形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论述广田弘毅与东条英机上台组阁后发生了哪些事件,通过战后纽伦堡与东京两次大审判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启示。
2021-08-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是自由资本主义在英国全盛发展的时期。英国在19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在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从伦敦著名的‘乌鸦窝’圣吉尔斯开始……这个聚集地年复一年的变大,住宅规划得很不好,一堆乱七八糟的三四层的高房子,街道狭窄、弯曲……这些地方的肮脏和破旧是难以形容的……而住在这里的是穷人中最穷的人,是工资最低的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发表于1845年)

材料二   英国地方治理基本上沿用中世纪的管理体制,各郡、各教区的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当地权贵手中……因工业社会带来复杂的社会现象,地方管理也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1832年议会改革为地方政府改革创造了契机……1835年通过《城市自治机关法》:(1)建立地方议会:(2)地方议会由居住满三年的当地纳税人选举产生;(3)地方议会选举市长,任期一年;(4)地方议会负责处理警务、供水.排污、道路等事务。……19世纪80年代后,几次通过《地方政府法》,逐渐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进程简表

1688-1701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工业革命时期政党制度确立
183218671884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基层自治方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英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和背景。
(3)纵观上述三则材料,阐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所学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评价。
2024-05-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跟着葛兆光学习历史解释。

材料   要有好的历史解释,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放宽历史的视野,把中国放到更大的亚洲、世界的背景里面去。1790年乾隆八十寿庆是清朝的重要事件。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在不同视野中,庆典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中国史

角度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精明强干的统治者的治理,到1790年举行盛大、铺张和奢华的庆典,似乎正是这个18世纪盛世的最好象征。

亚洲史

角度

朝贡圈内国家安南、朝鲜等派使团参加庆典。对于受到特别恩遇的安南国王及使团,朝鲜使臣相当不满。1790年,这个以大清为中心的朝贡圈实际上并不像乾隆想象的稳定和坚固。大清维持朝贡圈秩序的权威和力量,其实在日益衰退。

世界史

角度

朝鲜使臣在赴京途中看到繁华背后的困窘:“饥民之号丐者,至燕京相续,昨冬酷寒,皇城内冻死者甚众。”康乾盛世尽管可以数出好多成就,遗憾的是成就背后有阴影,这些阴影导致19世纪大清的“衰落”。就在乾隆志得意满的时候,中国之外的世界已发生根本转变,欧洲正从传统帝国逐渐转向现代国家。

——据葛兆光《朝贡圈最后的盛会》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放宽历史的视野,解读乾隆八十寿庆的不同意义。
(2)以材料为范例,对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历史解释。
2024-03-22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
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10 . 下图为法国1681年顺利完工的大运河,现成为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下列关于该运河开筑的历史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①避开他国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促进国内贸易和经济发展
②依靠国家给予种种特权的西印度公司进行对外的殖民扩张
③路易十四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专制王权国家已经形成
④以国际会议和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已有先例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