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道德典范形象506556435
辅国重臣形象4715812893
践阼称王形象306109
巫祝形象403146
圣人形象00102331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周公道德品质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20478
9513100
忠诚130696
勤劳161535
纳贤008148
仁德10016145
谦恭00373

——摘编自李佳庾《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3 . 下表为唐朝中晚期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统计表(官方数据)。出现表中各地户数统计情况和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道别户数升降百分比(开元为100)
开元户元和户
关内道71035228377839.9
河南道143646115871011
河东道72336724916033.9
河北道108485618578317.1
山南道49191721471943.69
江南道133498879173659.3
湖南道30066617761259.1
剑南道73914515986021.6
岭南道28545614613952.2
陇右道上64060无统计数据
陇右道下56376无统计数据
淮南道186541无统计数据
A.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人口锐减
B.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人口分布
C.赋税制度的变革导致人口减少
D.中央集权的弱化影响人口统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统计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在1960~1970年间的资本输出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70%,1971~1980年间则高出一倍。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每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000亿美元,到90年代初期已达2000亿美元。数据表明(     
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大
C.国际化资本流动不断深入D.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汉官吏诈病现象是东汉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诈病期间官吏们拥有一种“病人”身份,在行政程序上他们能够合理地拒绝进入或退出官僚队伍。如表是有记录的东汉“诈病官员”人数统计,表格数据体现了(     
时期“诈病官员”人数任职区域“诈病官员”人数
东汉前期(光武至和帝)30地方44
东汉后期(殇帝至献帝)91中央84
(注:部分官员任中央官与地方官期间均出现诈病现象)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统治者清除政治的异己势力
C.儒家学者的消极避世D.黄老之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85 年,北魏推行均田制,由政府将无主的土地按人口分配。入主中原不久的游牧政权无法准确掌握人口、土地的数据,且豪强大族把持乡里,也不利于政府调查数据。次年,北魏实行三长制,从基层起严密控制户籍。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由三长负责检核人口和土地状况,并配合租调制,对受田农民征发租调和徭役。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材料二   自唐代中叶以后,作为户籍制物质基础的均田制渐趋废止。由于赋役剥削不断加重,逃避赋役的人也不断增多,而隐瞒地亩毕竟比隐瞒人口困难一些。所以自明代中叶一条鞭法实行摊丁入地以后,鱼鳞图册(地籍)便成为征派赋役的主要根据,而仍依向例编造的赋役黄册(户籍)实际上已退居于次要的位置。

——摘编自梁方仲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原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推行三长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 二,指出北魏、唐及明朝户籍制度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2-12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业发展状况分阶段统计(部分)。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第一阶段工业高速发展
B.第二阶段重工业比例上升得益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C.右倾错误思想导致第三阶段工业增速出现下滑
D.经济政策的调整推动第四阶段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2021-07-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夏禹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秦国商鞅下令将全国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此乃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秦始皇创立“上计制度”,即人口、钱根统计制度。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隋朝颁布“输籍法”,唐朝进一步改进。明朝推行“户帖制”,将居民人口逐户登记在册,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还要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统计为10684435户,56774561人。英国学者卡尔津看到这样的“户帖”后惊叹不已,称其为“全球最先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的人口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已经与现代人口普查一致。

——摘编于彭欣《中国古代的人口普查》等

材料二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根据20106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10时。新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49年毛泽东指出:“人多力量大”,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1982年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为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00818万人,首次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同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90年人口普查是为了查清中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资料。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远超国际标准,故此政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摘编于《全国人口普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普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普查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16—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注:图中75等数据为指数)。图中白银的流向(       

A.瓦解了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经济B.促成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出现
C.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D.导致了中国海外贸易长期顺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朝的梁朝时,南海的林邑“其国俗,居处为阁,名曰干阑,门户皆北向。”南齐时,“广州,镇南海。滨际海隅,委输交部,虽民户不多,而俚獠猥杂,皆楼居山险,不肯宾服。”宋朝时,中宿县(今广东清远县)“俚民皆巢居鸟语”。

——摘编自《梁书》《南齐书》《宋书》等

材料二   江西省部分朝代村落基础数据统计表

朝代

新增古村落/

/

累计/

区域比

(北:中:南)

人口密度

/·km-2

古村落密度

/·km-2

赣北

赣中

赣南

唐以前

11

7

0

18

18

1.57:1:0

\

1.08

唐代

29

36

3

68

86

9.67:12:1

11.4

5.15

宋代

52

86

22

160

246

2.36:3.91:1

32.7

14.74

元代

4

7

3

14

260

1.33:2.33:1

43.0

15.58

明代

30

32

19

81

341

1.58:1.68:1

58.1

20.43

清代

3

4

4

11

352

1:1.33:1.33

127.0

21.09

合计

129

172

51

352

352

2.53:3.37:1

\

21.09

——摘自黄桃红《江西传统古村落丛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至宋代广东部分地区民居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江西省村落的发展情况。
2024-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