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革命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逐渐扩展至全球大部分地区,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

材料一: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工业革命中人类征服“自然力”,实现生产技术史上飞跃的是(     )(单选题)
A.瓦特改良蒸汽机B.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C.阿克莱特创办现代工厂D.化学工业的兴起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各人在工头的监视下必须正确地、不停地劳动,工头通过罚款或解雇、有时甚至通过一种更加残酷的强制来使之服从。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中现代工厂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1750—1950年伦敦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单位:千)

——数据来自《西欧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16—20世纪)》

(3)依据材料三,伦敦城市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材料四: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摘自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4)材料四中的“全球体系”指的是什么?该体系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认识。
2024-04-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 . 数据:反映历史。
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

(1)从长时段看,夏商时期中国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单项选择题)(     
A.生产力发展变化不明显B.疆域范围没有太大变化C.政治制度妨碍人口增长

(2)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人口有了明显的快速增长,其背后的最重要因素是(单项选择题)(     
A.铁器的出现和牛耕等先进技术的突破B.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C.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物种自西域传入

(3)隋唐是古代少有的盛世,两宋时期疆域小于隋唐人口数量却远高于隋唐,其中原因大约有哪些?(简答题)
(4)古代中国人口的腾飞出现于元明清时期,简述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简答题)
(5)如果以全球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历史事件作为节点去观察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哪个节点助力最大?简述理由。
2024-04-11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泰半之赋”。据史料记载,秦朝收取“泰半之赋”,对此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

材料一   (农民)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注:①孙翊刚对“泰半”的理解是2/3。

材料二   (秦代)口赋则远比田租要重,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

——王新龙《大秦王朝》

材料三   里耶秦简


“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

材料四   总舆田(应纳税土地)数5295亩,除以总税田(应缴田租)数451亩,为11.73倍,若总税田数为441亩,则为12倍。这两个数据都可以作为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的实际田租税率为“十二税一”的佐证。

——刘三解《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


(1)就研究秦朝收取“泰半之赋”而言,上述四则材料哪些是第一手史料?哪些是第二手史料?
(2)根据材料一,秦朝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哪些?对比材料一、二,两位学者对“泰半之赋”中的“赋”的理解有何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收取“泰半之赋”的说法是否成立?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数据”中的历史

在历史研究中,统计数据是探究历史问题的重要史料来源。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材料一   “康乾盛世”时期中国人口曲线图


(注释:康熙:1661—1722年,在位61年:雍正:1722—1735年,在位13年;乾隆:1736—1796年,在位60年)

——李强等《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基于经济数据的测算分析》

材料二   乾隆五年(1740),谕令开垦零星田土永免税课,务求“野无旷土”、“民食益裕”,“山头地角、欹斜逼窄砂碛、间石杂砂瘠地”等概不放过。……乾隆三十八年,全国耕地积远胜于以往,估计接近10亿亩。

——孙兵《人口、盛世与民生》

材料三   康雍乾时期,中国财政收入从1661年的6162万两增加至1766年的8280万两,年均增长2.8‰。同期,法国和英国的财政收入1680年分别为1440万两和616万两,1750年分别增加到4260万两和2760万两,年均增长15.61‰和21.66‰。

(注:1750年的英国人口约为0.108亿)

——洪振快《财政收入越高国力就越强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乾盛世时期的人口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乾隆时期耕地面积增加的原因。(三选)
A.政府鼓励垦荒B.垦殖上地免税C.人口快速增长D.高产作物引进E.清朝疆域辽阔
3.上述三则材料为研究“康乾盛世”的经济状况提供了哪些视角?
4.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康乾盛世时期的经济状况?
2024-01-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往往会对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为相关的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源、视角和方法,帮助历史学家更合理地理解和解释历史。

表一:欧美大国钢铁产量(1890-1913年)

(单位:百万吨;1890年为生铁产量,以后年份为钢产量)

国别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美国9.310.326.531.8
英国8.05.06.57.7
德国4.16.313.617.6
法国1.91.53.44.6
奥匈帝国0.971.12.12.6
俄国0.952.23.54.8
意大利0.010.110.730.93
1.(1)表一数据反映欧美大国钢铁产量增长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单选)(                         
A.英国美国                    B.俄国德国                    C.美国德国                    D.美国俄国
(2)表一数据反映欧美钢铁产量出现增长的原因是(双选)(     
A.钢铁产业部门的新技术改造                           B.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D.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表二: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别占有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553.9亿
法国296235万
德国101307万
比利时11500万
葡萄牙8968万
荷兰83741万
意大利4139万
2.(1)表二是列强对世界瓜分的结果,其中几乎完全被殖民地化的大洲是(单选)(     
A.拉丁美洲                    B.非洲                           C.亚洲                           D.美洲
(2)对表二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双选,4分)
A.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B.揭开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序幕                  
C.形成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D.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表三:欧美大国总人口(1890-1920)(单位:百万人)

国别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1920年
俄国116.8135.6159.3175.1126.6
美国62.675.991.997.3105.1
德国49.256.064.566.942.8
奥匈帝国42.646.750.852.1--
法国38.338.939.539.739.0
英国37.441.144.945.644.4
意大利30.032.234.435.134.7
3.(1)表三中1890-1913年欧美大国人口普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单选)(     
A.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B.工业革命影响              C.医疗体系建立            D.城市化推动
(2)表三中1913-1920年欧美大国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单选)(     
A.疫病流行               B.人口迁移                     C.环境污染             D.世界大战
4.结合上述内容,概述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世界发展趋势。
2024-04-1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盛世面相。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个盛世,视角不同对其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材料一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和土地数量的变化

——整理自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

——数据来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和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材料三   明朝形势图(1433)和清朝疆域图(1820)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上述材料从哪几个角度叙述了盛世的表现?
(2)根据上图,概括明清时期人口和耕地变化情况。
(3)对照明朝形势图,清朝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4)18世纪中期,清朝设立的总领新疆军政事务机构是(     
A.伊犁将军B.奴儿干都司C.台湾府D.乌里雅苏台将军
(5)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时间轴补充完整。

(6)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康乾盛世?
2024-02-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社会之相

上海历史从一个面相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演进,也映照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材料一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1791年)

材料二   上海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事件
1843年机器印书馆墨海书馆建立。
1844年西医医院建立。
1847年西方银行“丽如银行”设立。
1868年震旦博物馆创立,为中国最早一座博物馆;出现自行车。
1870年大北电报公司将海底电缆从香港通到了上海,市内开始有线电报通讯。
1872年近代历史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创刊。
1876年淞沪铁路建成,上海开始行驶火车。公共租界已使用垃圾车、大自鸣钟。

——摘编自熊月之:《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

1883年8月《申报》载,上海“合城内外,洋场南北,岁有百金、家三四口者,无不雇用佣妇,大抵皆自乡间来”。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江南传统经济、文化的变迁》

材料三   上海《星期评论》周刊发表《红色的新年》的新年宣言:“一九一九年末日的晚间,有一位拿锤儿的,一位拿锄儿的,……黑暗里突然的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到远东。那潮头上拥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这红色的年儿新换,世界新开!”

材料四   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材料一反映出的上海地区社会特征:(双选)(       
A.纺织业商品生产与交换深入城乡B.雇佣劳动的经营方式普遍存在
C.棉纺织业产品出口畅销海外市场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占据主导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上海社会世相。
(3)根据所学,材料三文中的“新潮”是指__________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上海的社会之相”?
2022-12-27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改变世界的七次信息革命

改变人类世界的力量是什么?真正改变人类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信息革命。信息的传递能力决定了人类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多的信息接受是人类对世界认知更多的积累,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根本力量。

今天人类已经经历了6次信息革命,经过这6次信息革命,人类终于演进走向一个智能的时代。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让信息可以分享。猿这种动物对于世界的认知,终于不再是自己20年、30年的积累,而是分享甚至接受传承,信息分享通过百万年的积累,人类终于出现。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让信息可以被记录,我们终于有了思想文化的传承,人类的古代文明才得以出现。第三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远距离进行传输,纸和印刷术不仅代表了古代文明的高峰,而且深远地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第四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传输,它和工业革命一样,再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电报和电话的能力尤其对于军事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第五次信息革命,电视让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多媒体传输,改变了世界传媒业,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让信息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进行传输,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已经站在第七次信息革命的临界点。第七次信息革命,智能互联是建立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共同形成的新能力。

——摘编自项立刚《5G机会》


(1)将下列古代文字与其所在的文明区域相匹配。
①楔形文字②象形文字③甲骨文④玛雅独特文字⑤腓尼基字母文字

(2)结合所学知识,印刷书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请你概括七次信息革命的趋势。
(4)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人类历史上的七次信息革命?
2023-05-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屈辱、抗争、探索、独立、富强的历史。
(1)在这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中有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节点性事件。请将下列节点性事件填写在对应的时间轴上。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D.五四运动E.新文化运动F.抗日战争胜利G.中国共产党诞生H.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I.中国加入WTOJ.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请将上述节点性事件与其历史影响一一对应。
①倡导“民主”与“科学”
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引进先进的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⑥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⑦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⑧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⑨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武汉、南京、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承载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时空记忆,请结合地图完成下列表格。

历史事件位置
(字母)
(1)《南京条约》签订
(2)五四运动爆发地
(3)辛亥革命爆发地
(4)中国共产党最初诞生地

材料1   ……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

——《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材料1中……处应填的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此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请列举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遇到的“左”倾错误三例。

材料2   



(6)材料2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
图一:________图二:________
(7)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一国两制   
C.科学发展观   D.改革开放
2022-04-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合格考)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10 . 改革开放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为纪念改革开放,班级同学分组收集资料,对新中国改革开放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不同资料可以拟定不同研究主题,仿照示例,选择有关资料完成填空。
A.居民使用的各种票证
B.开放前后GDP增长的数据
C.安徽小岗村农业粮食收成的对比示意图
D.浦东开发开放前后的照片
E.人们60年代和80年代的衣食住行
F.改革开放前后的影视作品代表
……
示例:选择资料C,可以研究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
选择资料______可以研究城市对外开放。
选择资料______可以研究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