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变化(     
A.得益于基层民主的建设B.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D.导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改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教育的一系列决策和改革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步,与祖国同行。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1956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1964年,国家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种发展也给予了相应指导。自从1978年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后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的大热潮,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摘编自王定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语种不断变化的原因。
3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关系,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围绕自身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B.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认可
D.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21-11-19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国留学的发展历程

阶段目的地总人数学习主要领域
1972-1978年美日等49个国家1977人学习和研究外国语言
1978-2000年80多个国家34万物理、化学、医学、计算机、数学和机械工程为主
2001-2011年103个国家但大部分集中在美、日、英、澳、加等190万商务管理、工程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居主导地位


表格能够反映新中国留学发展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

——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

材料二   1992年春,据造船部门专家估算,中国自建破冰船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累计花费可达3亿元到5亿元。而当时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好有破冰船出售。苏联解体前,“赫尔松”船厂承造了8艘万吨级的破冰船,当时仍有3艘在建,每艘价格约1750万美元。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同年10月,中国与船厂签下预订协议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订金。1993年年初,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雪龙”。“雪龙”号于199410月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还在1999年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2019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位船舶设计师表示:“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摘编自路涛《贾根整:我与南极二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开展海上新航路探索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地探索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开展极地探索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人类海洋探索给你的启示。
2024-03-27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二战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国际技术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国际技术日益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纯知识或信息形态的软件技术转让,如专利、专有技术、技术情报等等,在世界贸易组织体系内,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表明(       
A.世界贸易组织主导国际科技交流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C.科技推动了国际贸易趋势的变动D.技术贸易成为当今世界贸易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如图,该图可以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A.华夏认同意识逐渐形成B.汉朝对匈奴的战事激烈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深远D.少数民族内迁趋势明显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1)归纳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孝文帝改革。
9 . 【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百万)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
1800978505.1207.3304.3
18251100605.4258.2354.3
18501262806.34011.4404.4
187514201258.87517.2505.0
1900165022013.315026.1706.5

材料二   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给当代我国的城市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二战后,美国是实施经济制裁频率最高的国家,经济制裁已成为美国的首选解决方案。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据图可知(     

A.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次数和成功率呈现正比关系
B.二战后次数增加反映了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C.1970年后美国单边制裁政策逐渐让位于多边制裁
D.1970年后次数增加与其主导的经济体系瓦解有关
2023-08-31更新 | 628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