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各朝史书对边疆民族的记述,《汉书》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旧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南蛮传、西戎传、东夷传、北狄传等,《元史》虽立有《外夷传》,但所记只是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与元朝有贡属关系的诸国,而不记境内各民族。这一变化说明(     
A.朝贡范围的拓展B.华夷思想的淡化
C.行省制度的推行D.对边疆控制加强
2 . 唐宋时期铸币与钱币收入如下表,据表可知(        
时间铸币(万贯)
唐玄宗天宝年间32(每年)
北宋太宗朝起80(逐年增加)
神宗熙宁六年600余
钱币收入
岁入(万贯)占总收入比例(%)
天宝八年2003.9
宋神宗时600051.6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B.宋朝货币贬值相比唐朝严重
C.北宋商品经济相对繁荣D.国家财政依赖发生重大变化
2023-04-2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1830年是欧洲的中等社会获得普遍胜利之时,从此以后,中等社会的已往仇敌——旧制度下的贵族——可以说是完全被打倒了,但是看呵!他们的未来的仇敌——劳动阶级——却又整旗击鼓地上台来了。1830年欧洲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B.工人运动大规模爆发
C.工业革命的拓展蔓延D.科学社会主义的推动
4 . 1919年,北京《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出专号纪念这个节日,反应并不热烈。1920年则不同,在工人群众以及广大的青年和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应,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都举行了集会、讲演或示威游行,同时全许多报刊也参加了进来,报道了各地庆祝“五一”的情况。这个变化表明五四运动后
A.工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工人阶级壮大扩大了社会影响
C.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D.促进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采用户籍制度。 在秦国及秦皇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立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敌秦人”和外来人。除此,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凡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 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 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 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悖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共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腐杂徭悉省”,改变了过去“日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6 . 1860年“庚申之变”这个名称本身就说明,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拒却的变化正在发生。尽管在开始的时候,这种意识还朦胧地孱杂着种种臆测和附会,但比起鸦片战争之后十几年中浑浑噩噩的天朝旧梦来,终究是另一番境界了。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促使清政府政治革新D.引起中国社会思想变化
7 . 欧洲中世纪绘画不注重表现人的气质,描绘故事也是颇为程式化,冷冰冰地讲述圣经故事。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使人物鲜活起来,终于有了“表情包”。如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乔托的《哀悼基督》以及画中的天使。这种变化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
A.批判基督教会B.重视商品经济C.追求理性主义D.崇尚人文精神
8 .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权是一种由社会阅历黑积而成的家庭权威力量,父亲向孩子传输社会经验。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信息流从父亲到孩子的单向传播变成了两人之间的双向传播。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发展
A.推动传统家庭瓦解B.增加信息传播途径
C.造成家庭关系紧张D.利于塑造平等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