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大落后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结果。此后,多极化趋势中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赛。其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此可知(     
A.国际竞争推动科技发展B.科技革命深刻影响国际格局
C.多极格局代替两极格局D.世界格局突变激化科技竞争
2 . 有学者指出,由民族国家做出的对紧随工业生产而来的社会转型的反应,就是把问题本土化,也就是把种种世界性的力量和由失控的社会带来的种种威胁都变成民族国家范围之内的问题。该学者旨在强调(       
A.全球化趋势使世界联系密切B.传统的全球治理模式已经过时
C.国际经济秩序日益走向混乱D.主权国家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2024-02-0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双向达标月考调研(四)历史试卷
3 . “在21世纪,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上述材料反映出(     
A.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得到了改变B.发展中国家丧失经济主权和国家独立
C.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必然拉大
4 . 经研究发现,在距今约6000年的邳州大墩子遗址发掘的近80座墓中,有的墓用狗或陶狗,整猪或猪头随葬,还有一些墓随葬龟甲,随葬品数量不一,有的达60余件,部分在10件以下,也有的无物。据此判断,当时该地(     
A.宗法制度初步形成B.阶层间流动日益频繁
C.阶级分化趋势明显D.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如图,该图可以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A.华夏认同意识逐渐形成B.汉朝对匈奴的战事激烈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深远D.少数民族内迁趋势明显
6 . 据统计,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全球安全倡议表示赞赏支持。这反映出(     
A.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呈现加快趋势B.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C.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发国际共鸣
7 . 乌克兰危机被称为“21世纪以来欧洲最大规模军事冲突”。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持续向乌输送武器装备,给这场危机“火上浇油”;另一方面,为应对乌克兰和北约的军事压力,俄方也在加紧强化军力,频繁展示战略威慑能力。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A.应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B.经济全球化无法制约战争
C.政治多极化趋势历程曲折D.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根源,礼学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礼”是内容,“乐”是形式,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是治国的基本要素,礼乐的这种治国内涵被无数统治者沿袭采用。儒家认为,礼乐因人情而设,有节制性情、提升道德的作用;“礼”的和是“中和”,礼以和为贵,就是在尊重各个阶层权利的基础上,要求人尽自己的义务而达到和谐,这种思想在当代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刘丰《儒家礼乐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迪》

材料二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宋之际,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出现了文化转型期。唐朝统治者对世家大族的压制,客观上使得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家族的约束和保障,以传统的礼法之学渐渐崩溃,家族文化逐渐解体,文化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个人精神逐渐得到释放,民风渐变。到了宋朝及以后的时期,随着选官制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逐步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平民文学兴起,白话小说大量涌现,市民文艺广受欢迎。新的平民学者群体也不断壮大,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平民精神。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古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4世纪中期—10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的钱币一直保持着汇率稳定的良好状态,且通行于欧洲市场。然而至14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意大利共和国的金币最终取代了拜占庭金币成为地中海贸易货币流通的新标准。这一变化(     
A.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B.得益于文艺复兴的开展
C.加速了拜占庭帝国衰落D.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发展
2023-11-15更新 | 19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巧克力的历史

材料: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的种植和食用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历史悠久,阿兹特克帝国时期巧克力是皇室贵族等精英阶层能够享用的饮品。1544年,多米尼加的修道士带着玛雅贵族代表团谒见西班牙王子,在他们的礼品清单中有几罐碾碎的巧克力。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宫廷接纳了巧克力,巧克力饮品逐渐在欧洲中上层社会流行起来。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可可豆生产由墨西哥的野生树林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可可树在委内瑞拉、中美洲栽种,然后移植到菲律宾、印尼、巴西,最后移植到非洲。

17世纪欧洲巧克力的制作技术与中美洲被殖民前使用的技术无明显差异。1776年多雷在法国发明了用于研磨巧克力和制作巧克力糊的水力驱动机,1828年荷兰的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去脂、碱化的加工方法,推动了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的生产。20世纪初,美国人米尔顿·好时将生产机器和传送带无缝对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固体巧克力逐渐成为普通阶层可以享用的食物。

——摘编自索菲·D·科等著《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阅读材料,概括巧克力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