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1-21更新 | 51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63年张小泉剪刀在打制中选用浙江龙泉、云和之钢,并实行剪股、剪背用铁,剪刃用钢的方法,首创剪刀“镍钢锻打”工艺,一举成名。乾隆年间张小泉剪刀被列为贡品后名声大作。一时间,打出“张小泉”绰号作剪刀的假冒作坊,最多时达到86家。品牌混乱,生意萧条,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1911年,张小泉以“海云欲日”在农商部注册以示正宗,1915年冬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产品开始远销南洋。1917年张小泉后人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1929年张小泉牌剪刀荣获美国世博会银奖。至1949年,战火兵灾加上手工作坊式经营和生产,使张小泉剪刀店年生产量仅40多万把。

——摘编自王春华《张小泉剪刀的成功秘诀》

材料二   1731年彼得•亨克斯以双子星座为原型在德国铸造中心索林根创立双立人品牌,依托当地的稀有金属矿产和制刀剑传统,外加三十多道严格的制刀手工工艺,双立人迅速成为刀具著名品牌。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867年成立现代化专业独立钢材铸造车间。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丹麦、荷兰及法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专卖店,1895年“亨克斯”商标在德国注册成功,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独揽四项大奖。1939年双立人独有的-200摄氏度特殊冰段技术研发成功,使刀具更加锋利、柔韧性更好、防腐蚀能力极强,之后产品延伸到炊具餐具个人护理用具等,产品数量多达二千多种。

——摘编自何煜雪《双立人品牌浅议》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比较近代“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特征的异同。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小泉”与“双立人”发展结局的不同及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自始至终只是皇帝的私臣,只是政务的补助机关,一切公文都以皇帝名义发布,但内阁制度在明代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太祖废相后,君主成为实际的行政首长,一切大政均须亲力亲为。……虽然在辅政方面,确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明代内阁大学士地位不足当宰相之任,且其本职亦只是侍从备顾问。后来内阁获取票拟之权,亦只是在幕后协助皇帝处理国政,属皇帝秘书而不是名正言顺的宰相,……就权责而言,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首辅亦非法定的最高行政首长,六部也不是它的法定直接下属,而由君主独掌命令大权。内阁所持有的权力,出自皇帝授予。因此,内阁有否作为,全视皇帝的作风而定,故历朝内阁的权力都有所不同。

——摘自《试述明代内阁制度之由来、演变、作用、流弊及影响》

材料二(西方)内阁最早出现于英国,……16世纪~18世纪初的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与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这样就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内阁正式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主要由首相提名成员名单,国王批准成立,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首相主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

——摘自《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设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季节节律观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森林观的高度概括,西汉时贡禹说:如果“斩伐林木”没有节制的话,会有水旱之灾的.晁错指出“焚林斩木不时,命曰伤地(破坏地力)”。宋、明王朝在边境地区广种边防林作为天然屏障。清代丁辅臣《劝民种树俚语》以俚语的形式要求黄土高坡的居民在“庄前庄后,山洞沟城,多栽些杨柳榆杏各样树科”,因为它们“能吸云雨,能补地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

——据《中国传统森林观浅议》

材料二   1909年农工商部官员在一份奏折中指出:“讲求农林为振兴实业最要之一端”,“我国林业荒废,则凡修整铁路,架设电线,构造船舶,以至民间器具之用,不得不仰给于外邦此利权所以外溢也”,1909年,农工商部官员也在一份奏折中主张:“每年择优等生留学各国,调查考验,得其精详,而可为经理国有林之实用……”。

——《晚清时期国人对林业的认识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森林保护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森林保护思想的变化及其时代背景。
2019-10-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19年高三上学期模块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材料二威廉统治末年,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了。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内阁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此时,一个与内阁有关的新术语,即“政府”开始出现。议会辩论中,“新政府”“上届政府”“现任政府”等常被议员们提及。而这里所谓的“政府”,实际上就是“内阁”,二者之间几乎可以通用。由此表明,内阁已开始取代枢密院而转化为实际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在罗威尔看来这是过去两百年间“文明世界所发生的行政机构的重大改革之一”。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和内阁对明代政治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廉统治末期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并比较明代内阁和英国内阁在行政权力方面有何不同。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甲午后,应诏陈言的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强调,为造就有用的人材,传统的教育制度必须改革。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各省科举考试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4年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具体规定。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的废除加快了学校建立的步伐。到1905年,除去教会学堂,官、公、私立和大中小学、师范、专门学校等各类学堂8277所,学生达25万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学部,于1905年正式设立。这样,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①清代举办新式教育源于“国变患深”……这种被动的保守的态度实在是清末政府中人的特色,和民国时代自动的积极的态度大不相同。

——何炳松《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大学教育》1931

②教育的改革……二千余年的私家教育与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从此告终……启发了更多的时代观念,增进了更多人的爱国思想,认为现状必须改造,因之向往于革命或立宪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974

③(癸卯学制)体现了清末社会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型到近代社会,社会组织结构性质也从封建组织结构转型为近代国家组织结构。

——杨天平《晚清教育宗旨史论》2001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归纳材料二的三则材料对晚清教育改革评价的差异,并运用时间尺度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美的历史演变

材料一   由于发现银矿,至1650年波托西已拥有十六万居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十七世纪初,全城已拥有三十六座装饰奢华的教堂,众多的赌场和十四所舞蹈学校。……18世纪是以波托西为中心的白银经济枯竭的开始,波托西富饶的银矿供养了欧洲工业和城市的成长,却没有使自己成长为工业化的城市。西方拿走白银、抽走资金以后,波托西就剩下污染与被挖空的大山。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材料二   19世纪初是拉美社会变革的重要分水岭,拉美的社会政治结构较之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下图是拉美学者依据社会阶层人数统计所绘制的19世纪拉美社会政治结构图。

——摘编自霍华德·J·威亚尔达《拉丁美洲政治与发展》

材料三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描写了马孔多小镇从建立到消亡的百年历史,马孔多的历史也是整个拉丁美洲历史的缩影。小说的主人公乌苏拉发出了“时间像是在打圈圈”的感叹!乌苏拉的这一句话揭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不是螺旋的上升,而是重复宿命的轮回。拉丁美洲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只能重新寻找新的出路。

——摘编自《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体现了怎样的不幸与苦难》

(1)波托西的兴衰对研究认识拉美的命运有何历史价值及不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拉美所发生的社会变革及所面临的挑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拉丁美洲“宿命的轮回”的理解。
2024-09-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水污染·遗患人类

材料一   日本政府为了防止核灾难,便宜行事将核废水排放入海洋之中。日本政府声称冷却系统可以用海水稀释到安全浓度。即便日本核电站流出的放射性水素浓度非常低,受污染的海水仍具危险因子,尤其是放射性核元素,污染水、土壤,导致动植物死亡。

含放射性核元素寄生在藻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中积聚,受到污染的鱼类,人类吃下肚之后,可能导致癌症、基因突变、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一个人受到辐射的程度取决于吃鱼的数量、鱼的辐射量以及人的健康状况。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渔业首当其冲,日本渔业代表最担心,核废水可能会导致鱼类资源减少,最终危及日本渔业产业生态。据日本渔业称,22.5%的海鲜出口国是中国,其次是美国,占13.9%。

——摘编自梅雪芹《英国环境史上沉重的一页——泰晤士河三文鱼的消失及其教训》

材料二   《大宪章》第 33 条规定:“在泰晤士河、美德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堰坝与鱼梁概需拆除”,从13世纪到18世纪末,泰晤士河三文鱼渔业持续繁荣。18世纪末以来,大量建设的堰坝、水闸等严重阻挡了三文鱼通行。除此之外,污水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泰晤士河。到了19世纪,三文鱼逐渐从泰晤士河消失不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理河流污染终于被提上议程。英国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法律——《1876年河流防污法》。政府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从立法指导、行政协调到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金钱,持续了很长时间,二战后尤其如此。1974 年泰晤士河下游再次出现三文鱼,这可能意味着上述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

——滕昕云《核废水的危险 只有民进党当局装傻》(作者是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

(1)根据材料一回答,日本排放核废水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日本政府应当做怎样的正确选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造成三文鱼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英国治理河流污染的哪些做法值得各国借鉴?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文化:“熔炉”还是“拼盘”?

材料一:

1790年美国的民族来源和宗教团体

——(英)马丁·吉尔伯特《美国历史地图》

材料二:清教是美国文明的“源头”,在美国思想中的角色是主导性的。在早期,狭义上的美国主流文化,指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特指英格兰后裔)白人的新教文化,它从殖民时期起便成为美国社会运行的主导逻辑。后来,主流群体又新增来自欧洲的英语使用者、天主教和犹太教徒,但有色人种除外。

——摘编自韩志华《美国主流文化对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美国移民的主要特点。
(2)“熔炉”还是“拼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文化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苏区政权力量嵌入乡村社会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工人增加了工资,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这与未革命的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农村每个赤卫队、少先队经常出操,农民都能懂些军事常识,加入红军的农民很快就学会开枪等初步动作。苏区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队》等革命歌曲,阶级意识明显增强。苏维埃成立较久的地方,没人敬神,庙宇变成了农民、工人、士兵的政府办公室,许多农民的家里以前供奉的天地国亲师位换成了马克思及诸先烈精神

材料二 介绍与传递有关中共苏维埃区域的相关信息成为英、美等西方国家传媒的关注重点。曾任援助中国水灾委员会主席的西门浦松在答复《纽约时报》特约通信时称: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渴望一种强固的和主张正义的政权。很明显地,他们在共产主义统治的各省份已经找到这种政权了。……他们得到了土地,并且建设教育制度。

——摘编自孙弘安《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维埃革命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国家传媒关注中共苏维埃区域的原因。
2024-07-02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冲刺押题(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