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南山有碑刻题记28件,部分碑文记载了公元13世纪中叶四川东部遭蒙古军攻掠后的社会政治历史的基本情况。由此可知,该文化遗产(     
A.蕴含史料价值B.激扬家国情怀C.观赏价值突出D.碑刻类型丰富
2023-04-23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或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撰历史所用的材料。史料的存在形式千差万别,它的构成和分类都是很复杂的。现在史学界通常把史料分为三大类,即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其中,实物史料大体上可再分为遗址、墓葬、遗物、人体本身和古代语言四小类。史料各有特点,难以相互代替,但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图2在研讨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时的史料价值,并指出我们在运用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应关注的基本因素。
2023-04-01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当地黄金甚丰,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哥伦布《航海日记》)。该史料(     
A.可用于研究非洲大陆的殖民史B.作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C.揭示了西班牙的殖民扩张野心D.体现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
2023-08-30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前往内地传救:同时,列强政府为加紧侵略大量任用熟悉中国情况的传教士。西方商人为利用传教士刺探经济情报,也对其进行资助。以丁韪良为代表的一部分传教士企图靠影响中国上层来传播基督教。1872年,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在北京创办了华北地区第一个外国报刊《中西闻见录》。该报从创刊至18758月停刊,共36期,主要用于免费赠送给北京的政府官员。其内容主要与近代科技相关,同时也有大量的国际国内新闻报道。该报虽然发行时间短,发行量也不大,但流传范围很广,影响颇为可观。

材料二   在《中西闻见录》的49篇有关中国的报道中,中国被刻画成一个“病者”形象,而这个“病者”也是一个彻底分裂的“两面派”:一方面,中国是一个贫穷,迁腐、不擅创新、连守旧制的落后者: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一小部分人已经开始承认这个国家处在病态当中的事实,并着手寻医问道,为了让国家摆脱落后挨打的现状而不断地奔波着、努力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世培《《中西闻见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闻见录》创办的背景,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小部分人“寻医问道”代表的历史事件,并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所示资料可用来说明(     
地点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碳屑和烧骨化石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实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学家塔西佗(约公元55120年)生活在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他的代表作《历史》《编年史》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同于共和时代的充满恐怖气氛的罗马帝国的社会图景,并将其归为“时代的不幸”。他厌恶世风之日下,怀恋昔日最容易产生美德的时代。他要以“古德”来医“今日之弊”,同时坚信着人类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西方,尤其在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年代里,只要谈起塔西佗的名字,就会使一切的独裁者似坐针毡。塔西佗的历史著作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历史》《编年史》,这两本著作乃是今人研究古罗马历史的权威资料。

——摘编自张玲玲《塔西佗和他的历史思想》

材料二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年)所编著,记载了战国之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的历史,是前古未有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司马光力求描述历史的本来面貌,用“国家兴衰、生民休戚”两项纲领作为修史原则。为此,司马光在编修中搜罗了当时所能找到的史书,率领由当时著名史学家组成的修书班子,分工合作,“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编修《资治通鉴》成书后即受到从封建皇帝到地主士大夫的推崇。《资治通鉴》在概括历史内容的方法、史学体例和治史方法方面有其超越前人、并能长期影响以后史学发展的内容。比如司马光主张“据功业之实”,即从实际出发对待历史上各代不同政权的做法,冲破了“正统论”的束缚,能够比较正确的对待我国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这是很大的进步。

——摘编自孙方明《论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学家塔西佗和司马光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塔西佗与司马光创作史书的时代背景。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一位优秀的史学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21-11-2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畜内脏卜,统称为脏卜。脏卜内容包罗万象,数量众多。出土的古巴比伦时期的占卜文献中,有88%属于脏卜卜辞。以下对脏卜卜辞的史料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卜辞用象形文字书写而留存与于后世B.占卜为迷信行为,脏卜卜辞无史料价值
C.卜辞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第一手史料D.卜辞可印证君权神授的历史事实
9 . 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军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10 . 宋代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例如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即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B.免役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C.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D.变法中存在一定扰民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