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逐渐引起国家和学界的关注。1990年,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承担编纂、研究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任务。各高等院校教师也积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工作。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了《三中全会以来》、《十二大以来》、《十三大以来》等重要文件选编。……到目前为止,全面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术性著作已经出版六七十种。高等院校各学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关的必修课程,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或中国当代史研究生的工作也得到很快发展。

——摘编自张星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现状》

材料二   2009年,由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1949195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正式出版。《国史编年》兼取传统史书体裁中“编年”与“记事”两者之长,以《纲》按月、日排列,历史发展脉络清晰;以《目》记述大事始末,使人了解其来龙去脉。该书还增加《注释》。……凡史料记载中两说并存,一时无法辨清者,均作说明,存以备考。对于某些流行说法存有歧异或不采成说者,更在注中加以分析考证。重要“目文”之后皆附《文献》作为参考。《国史编年》选用了一批中央档案馆过去未发表过的档案。这些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已经公布的文件的涵盖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有正史性质的大型资料书……该书迄今虽只出版了七卷,却为以后编纂各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国史学科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摘编自史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编年的基本特点》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既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史编年》的史学价值。
2 . 明清时期的地权转移、土地价格和赋税制度变动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契约文书所记载的地价的上扬与下跌,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动。地价除了本身的贫瘠、地理环境位置之外,往往又与时空关系密切。如处于经济发达的江南水网地带与晋、冀、鲁、豫、陕、甘的地价自然不同。又因时间不同,如明万历间、清乾嘉间虽然经济比较繁荣,社会也较稳定,但因国内市场的扩拓,经营工商业者日众,土地价格随之下跌。土地买卖双方都要履行法定手续,当地权转移交割之后,业户要承担交纳赋税义务。

——陈学文《土地契约文书与明清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吴地在前几个朝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且日益繁荣起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吴地重镇苏州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工商业中心,同时也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之一。而且,苏州的丝织和棉纺织业中,较早的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成为全国的先进地区之一。吴地由于区域条件的特殊性,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突破农业经济的文化圈,产生了与封建传统观念相背离的新的人生价值观。

——李晓燕《明清时期昊地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市民文化的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土地契约文书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史料对于明清史研究的价值。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3 . 下面图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自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贺页朵(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之手。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页朵因伤留在永新坚持斗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将入党誓词藏在屋檐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取出来。这份珍贵文物(     
牺牲个人。
言首泌蜜(严守秘密)。
阶级斗争。
努力革命。
伏(服)从党其(纪)。
永不叛党。

——贺页朵珍藏的入党誓词

①展现了国民革命的历史场景   ②誓词中的错别字削弱了史料价值
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是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历史见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1-20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明上河图》历来被解释为北宋年间汴京百姓清明时节郊外踏青及城内经济生活的情况。清明即指农历清明时节。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图中有小孩在河中游泳嬉戏。按河南清明时节的气温判断,即使气候反常,气温回升较快,也绝不会达到20℃以上,而没有20℃以上的气温是绝不适宜儿童游泳的。因此“清明”二字不能从时间上解释,只能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角度去考察。这说明(     
A.研究历史须采用多重史料互证之法
B.绘画作为艺术作品,史料价值较低
C.实物史料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生活的原貌
D.艺术作品作为史料使用时需要进行甄别
5 .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A.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编写《历史》的过程中,他特别注重对史料的批判分析与逻辑概括,并且说“我的职责是记叙人们向我叙说的事情,但相信一切并不是我的责任,这一原则可以适用于我的整个这部书”。希罗多德的修史理念(     
A.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B.推动了史料搜集的展开
C.开始了古希腊史学研究D.体现了理性著史的精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州(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典籍中记载汴宋地区岁贡

州郡《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唐六典》
汴州陈留郡绢二十匹绢二十匹
宋州睢阳郡绢十匹绢十匹

——戚文闯《论隋唐大运河对汴宋地区的影响》

材料三唐代产绢之地甚多,但列为一等的就只有宋、毫两州。

——《唐六典》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伴天下,主客多欢娱。

——杜甫《遣怀》

1996年,在永城侯岭隋唐运河故道内发现一艘唐代木船和一批唐代遗物。木船为货船,长约25米,分为33个船舱,出土遗物67件。后来陆续征集到了一批隋唐运河故道内出土的遗物,包括定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十几个窑系的瓷器。2007年7月,商丘市文物局对隋唐运河商丘段开展考古勘探调查工作,探明商丘段全长199.7公里,河床宽约50至150米余。

——郑清森《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及历史风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州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能否用来佐证宋州在唐代全国的经济地位?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各类史料对印证宋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具有怎样的价值?
2023-04-30更新 | 36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汇编,被称为《汉谟拉比法典》,由于其雕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雕刻的是汉谟拉比站在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下端是法典内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史料价值。

9 . 《唐六典》,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际参编的有张说、张九龄等多位高官,历时16年编纂完成,是现存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组织法规专著。全书近三十万字,对唐初至开元官制建置沿革、周秦至唐以前诸制渊源,记载颇为详细。由此可知,该著作(     
A.兼具法学意义和史料价值B.以秦汉法制为隋唐律令蓝本
C.强调刑罚和教化并驾齐驱D.得益于君臣平等地参与创作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舰扬威、超勇、致远、经远沉没于此海域。经水下考古实物资料证明“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以下是整理自考古报告中的内容。


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经远舰装甲较厚,明显与“丹东一号”不符,另两舰未使用穹甲结构。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方形舷窗只安装于致远舰及其姊妹舰靖远舰,其余舰均未安装,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武器配备:致远舰的主要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超勇舰与致远舰武器配备区分明显。此外,加特林机枪铭牌上标注有“1886”,这正是致远舰的建造时间,铭牌上的产地也能与当时的公司名称对应。现日本三笠公园有一门同样型号的机关炮,为海战后日军从致远舰桅盘上拆卸。

餐具:共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标识的瓷盘及碎片。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圆形微标。

综合以上,并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档案和海域当地的口述史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全球化初始阶段一系列的发现和跨文化交往有关。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从而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谱系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这摧毁了整个基督教教义的基石。敏锐的思想家首先觉悟,并起来呼吁民众质疑和抛弃旧的世界文明图景。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还受到与中国的跨文化交往的影响,启蒙运动期间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与欧洲文明迥异的中国文明在这股“热”中被理想化了,常被用来借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并据此提倡“开明专制君主”模式。他同时也盛赞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的史书充满理性,没有迷信和虚构,这些都被用于揭示法国宗教文化的非理性,以及鼓吹法国需要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丹东一号”沉船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并论述“丹东一号”沉船的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启蒙运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