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马克思曾说:“国王永远只能把人民给予他的东西给予人民。从经济上说情况就是这样。但是,恰恰在人们开始识破这个经济秘密的时候,立宪的国王就出现了。因此,捐税问题始终是推翻天赋的国王的第一个原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295年,为应付苏格兰、威尔士及法国之间的战争,爱德华一世召集大会议,以寻求足够的政治和财政支持。本次会议的参加者涵盖了英国国内的各个阶层,包括高级教士、男爵、伯爵及各郡和自由市的地方代表。此后,召集各界代表出席大会议得到普遍的认可,而大会议也完成向议会的转变,此次会议也被人们称为“模范议会”。本次会议的召开也意味着议会课税权的初步确立,即未经议会批准,国王不得征税。

材料二   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后,英国的王室财政很快被消耗殆尽,被迫开始大量借款。13404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国王及上议院和下议院之间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爱德华三世的财政危机得以解决。第一,上、下两院共同向国王授予协助金税款,征税方案则采用上议院最初提出的办法,即针对全国臣民的玉米、羊毛和羊羔,就其价值征收1/10的税款;第二,作为回报,国王接受下议院的请愿要求,同意成立管理王室收入的专门委员会,并授权议会起草相关的法律。该法律的目的就是控制国王财政收入的支出。该法第3条规定,国王的所有收入,包括税收、关税、婚姻税及国王回收土地等,应该由议会指定的贵族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来管理,以备应付战争时期的国王财政需要,而非挪作他用。由此,议会课税权得到第一次完善,即明确了议会课税权的具体主体是上议院和下议院。

材料三   光荣革命之于英国财税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恢复议会课税权及树立议会课税权权威两个方面。一方面,光荣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使得议会得以恢复固有的权利和自由,其中就包括议会课税权,亦即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而这一内容就体现在《权利法案》第4条中。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光荣革命的胜利,使得上述恢复的议会课税权,不会再遭到诸如斯图亚特王朝时期那样的亵渎和破坏了。此时的议会课税权,已经具有了更高的权威性。

——以上材料摘引自任超《英国财税法史研究:从诺曼征服到光荣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议会课税权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议会课税权权威确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绘西艺术不但能反映鲜明的形象特征,还是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5年出土于江苏扬州市郊的西汉墓漆画《彩绘鸟兽云气图》,画面以云纹为主,其中所绘飞禽、走兽,风格写实。云纹飞扬流畅,被有动感和动势,描绘了象征天体的云气将墓主人引升天国的场景,是天地相承,气感相应的表征。洛阳老城西北烧沟发掘出土的西汉晚期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描写春秋齐国的三位开国武将田开疆、公孙接、古冶于,居功自傲,成为齐景公的心腹之患。宰相晏婴设计在盘中放置二桃,让三人论功取桃。田开疆和公孙接自恃功高,先后取去盘中之桃,古冶于大怒,摆出自己的救驾之功,逼迫二人还桃于盘。田与公孙自愧贪功抢桃而不知礼让,遂拔剑自刎。古冶于见状,退也提剑自刎。

——-摘编自许文菲《略论汉代绘蹑与两汉哲学思想》


材料二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步辇图》,被看作唐代人物画的典范。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作品典雅绚丽,画面正中的典礼官身着红袍,既不过于突兀,又不违礼法。在人物刻画上,禄东赞诚挚谦恭,持重有礼,太宗在宫女的映衬下更显伟岸庄重,端肃平和,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展现得淋漓尽致。

——摘编自何禹珩《步辇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汉代绘画呈现出的特点及蕴含的具体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品创作的背景及蕴含的思想。
2021-02-0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欧洲的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黑暗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状况,虽然土地的分封和国家权力的分割影响了王权的发展,但也使西欧各国封建政治走向不同于东方的道路,特别是不同于中国封建政治的道路。

庄园的本质是封建主将其作为对农奴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生产单位,领主自用地是封建主对农奴进行超经济的劳役剥削的主要场所。当领主自用地分割出租了之后,劳役剥削也随之不复存在了,庄园也就宣告解体。

——选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第四版】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有哪些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至20世纪初三次移民美国的高潮

时间移民总数(人)主要移民
第一次高潮(1820—1860年)500万西欧人、北欧人
第二次高潮(1860—1890年)1000万东欧人、南欧人
第三次高潮(1890—1930年)2200万亚洲人开始增多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扩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19世纪50—60年代进入美国的德国移民中,有来自原奥匈帝国大量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技术发明家。他们在芝加哥、密尔沃基和辛辛那提等中西部城市建立了一系列近代化的产业。同时,由于各国来的移民在文化背景和技术方面各有所长,为相互借鉴、推动城市化水平的特色化创造了后天的先决条件。可以说,如果没有外来移民,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会比其他各国落后几十年。

——摘编自何志涛《19世纪移民对美国现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初移民美国潮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至20世纪初移民对美国发展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此之外,还有 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检勘、汇总,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材料二:“癸卯学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其课程有读经讲经、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课程有物理、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等。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分为政法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等。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

——摘编自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官吏考课制度的特点并简述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简析“癸卯学制”的意义。
2023-10-16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2)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并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克服“养兵”带来的弊端,以及裁减冗兵,节省军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采取了“省兵之策”。首先,政府下令在禁军、厢军中进行考核,不能胜任禁军的降为厢军,厢军中不能担负职责的免为平民,尔后又“诏拣诸路半分年四十五以下胜甲者,升为大分”。又因宋军队数量庞大,与军队服役时间长不无关系,故王安石采取“五十以上愿为民者听之”的对策。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诏废并诸军营”,将“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二十七”,并且规定“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其后“凡拔并者,马步军营五百四十五并为三百五十五”。自熙宁至元丰,“岁有废并甚众”。

——摘编自徐正华、何建华《试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军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安石“省兵之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安石“省兵之策”改革。
2023-04-23更新 | 42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卷(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后来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东汉时州刺史的治所由不定到固定,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川形便”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道的长官名巡察使,或名处置使,后来则定为观察使。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治所,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地方行政区划也由州、县两级变为了道、州、县三级制。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二   宋建立后,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设置路级机构,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每路设四个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平等,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三   元代的行省制度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行省事务处理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在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两朝地方监察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利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1)根据材料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列举两个史实说明。

材料二   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020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菜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1367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有何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有何新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疫病时有发生,疲满具有传播迅速、传染性强、传变较快、致死率高、易造成社会恐慌等特点。疫病传播的原因,殷商卜辞中商王自为鬼巫来驱除疫病之鬼,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求杂病论》将病人的发热症候皆称为伤寒的影响,隋代医学家果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疫病传染的致病因子探索按近了细菌的发现。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明确将传染性病症称为“疫”和“病”;晋代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次将“病气”作为传染病的病因和相互传染的特点,开后代温病学之先河。在疫病治疗上,葛洪创造性地提出用青蒿治疗疟疾,为后人战胜癌疾指明了方向。明末医学家吴又可《温疫论》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   古代医家和先民为抵御疫情、保护生命、减少损伤,积极应对,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来乱”,主张培团自身“正气”,以抵抗“邪气”侵入。《黄帝内经》还提出“上工救其萌芽”的思想,就是要求早发现疫情苗头,及时防治,以免疫情扩大,难以遏制。《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道:“爱书:某里典甲诣里人士五(伍)丙,告曰:‘疑厉。’来诣。……令医丁诊之。”这说明秦朝已有严格的传染病疑似患者的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就要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历代医家们还创制了许多防治疫病的药方药剂,如葛洪用柏芝散预防疫病,孙思邀研制出雄黄丸以避疫疾等都为疫病防治发挥了显著的效用。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有陶制的排水管道,在城内还发现多眼水井,这既可保证城市的饮用水卫生,也解决了城市的污水处理问题。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古代的疫病探求与防治应对》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疫病的传播特点及古人对疫病的认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对疫病的防治措施。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等名医被后人尊敬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