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 王权、教会与城市 > 王权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22282278
欧洲的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黑暗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状况,虽然土地的分封和国家权力的分割影响了王权的发展,但也使西欧各国封建政治走向不同于东方的道路,特别是不同于中国封建政治的道路。

庄园的本质是封建主将其作为对农奴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生产单位,领主自用地是封建主对农奴进行超经济的劳役剥削的主要场所。当领主自用地分割出租了之后,劳役剥削也随之不复存在了,庄园也就宣告解体。

——选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第四版】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有哪些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英国)1265年,在被爱德华击败之前没多久,孟福尔(贵族)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骑士和市民以前也参加过大会,但机会很少,而且叫他们来总是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而从未让他们参与议政。孟福尔把骑士和市民召进来,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这项革新至少在一开始不是成规。在后面几代人的时间里,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

1272年,爱德华继承父位,当上国王。他经常召集议会,并费尽心思地实验议会到底该由哪些人员组成。和孟福尔一样,他有时候也让骑士和市民参加。在爱德华一世的整个长久的统治期间,议会的成员组成和力量是不固定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议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爱德华统治时期的政治革新里。

——(美)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   (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首先)是通过这样一些立法行为来实现议会对王权约束的……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英国的政治状况有何特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末英国创立的“全新政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中叶形成和完善的“内阁制”是如何使“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人类“失去锁链”、争取解放的角度,阐述20世纪初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的历史意义。
2021-07-07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长期处于教会和国家、王权与神权的二元统治制下,政教之争是中古西欧政治史上极重要的内容。王室与教会作为并存的两大政治力量,两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并存。中世纪前期,王权与教会的关系错综复杂,两者既相互为援,又不乏激烈的权益纷争,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状态,涉及这一问题的理论,首推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5世纪提出的“双剑论”;中世纪中期,教会的实力不断增强,“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以争夺最高统治权为核心的政治斗争;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材料二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中世纪王权与教权是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权在近代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角色的变化,任选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王权成为这样角色的原因。
2023-04-08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背景

材料一   城市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如同四处开放的花朵。“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营造一个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市民阶层必须展开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这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的努力不谋而合,因此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城市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李堃


材料二   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最后,法国获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在战争中,法国人民为赶走英国军队,奋起抗争。女英雄贞德领兵多次击败英军,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历史选择性必修1_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就反映这种社会组织结构的社会观念来说,广大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或生长于斯的地方集团的忠诚,要么是对基督教的顶礼膜拜。博伊德·C·沙夫尔指出,人民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因此,占据中世纪西欧社会主导观念的是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而这两种观念则极大地压抑和阻挡着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的产生。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四   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教材归纳出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背景。
2023-10-16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