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1)据材料一,指出在专制政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什么主要矛盾?据此,明太祖在政治体制上有何改革?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为了削弱相权实行了什么措施?有什么特点?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使操纵在大官僚大地主手中的科举制度不仅有了改革的必要,也具备了改革的可能。北宋的科举改革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重点是严格科举制度,改革考校程式,提倡公平竞争,保证取士权宋牢掌握在皇党手中。第二阶段重点是改革考试内容和取士科目,为封建统治阶级造就和选拔有用人才。改革后的宋代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无论士农工商,只要被诀为是稍具文墨的优秀于弟,皆允许应举入任,从而扩大了取士范围。废除了一切荐举制度的残余,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考场内外的徇私舞弊活动,使“切以程文(指考场作答文章)为去留”的原则得到真正实行。改革后考试内容趋向多样化,进士科由以诗斌为主转变为经义、诗赋、策论并重。读书人光凭背诵儒家经典或擅长吟诗作赋,已难以取得科第,只有开拓知识面、培养独立见解和分析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科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乔家大院是保存最完整的晋商大院(如图)


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堪称现代公司治理和组织制度的创立者,它有一个董事会,可是由于人员较多,所以公司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委员会手中。委员会人员的构成与股份构成相对应,任何一个商会都没有绝对控制权,但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权力还是控制在阿姆斯特丹商会手中。每个商会监督并装备自己城市被允许派出的商船,而各商会允许派出的商船是根据其股份总额分配的。有了这样的制度保障,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了另一项制度创新,即发行股票。因为其合理的管理结构,保障了股民的利益。其鼎盛时期,股息高达40%。

材料三:圈地运动还引发了农村经济变革,如大农场的建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农村经济变革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英国的农业属混合型结构,种植业和畜牧业差不多各占50%。随着畜牧业比重的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成为多余;另一方面,圈地运动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也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农业革命。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耕作制度、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等都明显提高,使农业释放了大批的劳动力。

——宋蓓《国外城市化发展路径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商帮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创新的两种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清商帮和荷兰的商业公司、英国的圈地运动有何本质区别。
2023-01-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达标训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法案》的颁布,打开了通向议会君主制的大门。从此之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寸步难行;“国王依靠自己生活”的原则终于成为陈迹,“国王依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材料三: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1)材料一中“‘国王依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含义指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该宪法有何局限性?该宪法的实施对美国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一、三指出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形式。两国政体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
2019-01-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河南灵宝市第五高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法治建设与政治文明]

材料一   传统文明的法是依托君权构建的,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统治”,而不考虑以“法治”限制君权的问题。所以君权要高于国法,法是君王之法,也就是“王法”。与之相应的是,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只是讲到王子,而不是“朕”或“寡人”。由于“国法”是君主统治的手段,故而刑法重于民法,治吏重于治民。因而可以说,中华文明的法基本.上是“政法”或为政治服务。……从夏、商、周到秦汉,建立在“血统”上的家法、宗法和国法之间的联系不断固化,从而形成了传统文化中天理、人情与国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外,“礼”与“法”在本源上是一体的,其核心表现为“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家族本位,伦理法治”等。

——摘编自王鸿生《历史的瀑布与峡谷》

材料二   古代罗马,私法广泛,涉及人、婚姻、家庭、继承、物、所有权、契约、私犯行为等内容,罗马法将涉及私利益的都纳入私法范围内。因此,从“私法”发生学的角度分析,近现代私法脱胎于罗马私法。正如艾伦·沃森指出:“罗马法十分重要,它的影响不仅遍及全球,而且还缔造了一个民法体系。”梁慧星也认为:“近代民法一语,乃从罗马法之‘Jus civile’一语沿袭而来,故罗马法之市民法,为今日各国民法之语源。”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的体现,“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以至于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摘编自范进学《论私法的法理与法理的私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法律相比,罗马法有何不同,并分析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023-02-05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021-04-14更新 | 190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中国古代疆域的定型和近现代疆域变迁的发端时期。康乾时期,清朝在边疆地区“从俗从宜,各安其俗”的同时,不断加强管理力度,边疆地区得到了有效治理。1683年,台湾郑氏向清军投降。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时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中俄东段的边界走向。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并颁布法律,明确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清朝还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西北方向,英、俄入侵新疆、西藏;东南方向,美、日先后企图侵占台湾;西南方向,法国的侵略战火从越南蔓延到了中国本土,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威胁。严峻形式促使清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治边理念和对边疆的统治方式。经过多年准备,184年清廷任命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扰,标志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建立。1887年台湾建省,全省共设3府、11县,省会置于台北。1907年,清廷下诏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巡抚,东北三省正式建立。通过边疆建省,中国传统的边疆意识和边疆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家主权在边疆地区得到更确实的体现。

——《“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边疆治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边疆治理变化的时代背景?
2021-01-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时期批判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以个人主义批判礼教之宗法主义家族伦理。陈独秀倡言“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中国伦理变革,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李大钊也将家族制度归为摧折个性的“万恶之源”。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小型化”:其一指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由繁变简、由大变小;其二指家庭职能逐渐由多变少。 由此引起了夫妻、亲子等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家庭关系的轴心已由亲子关系转移到夫妻关系,家庭的关注重心开始由长者下沉到年轻人和儿童身上。

——摘编自赵庆杰、王利华《近现代中国社会家庭的伦理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一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颤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2019-06-05更新 | 740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牧群须人照管,其重劳力愈甚,而掠夺之风亦益烈。只有农业是源于搜集的,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级的农业,亦率由女子任其责。其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所必资。此时经济的主权,操于女子之手。土田室屋及农具等,率为女子所有。部族中人,固不愿女子出嫁;女子势亦无从出嫁;男子与女子结婚者,不得不入居女子族中,其地位遂成为附属品。所以社会上有许多公务,其权皆操于女子之手。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女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的较量及互动。大致而言,自1844年第一所女学成立后,女学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所谓公开性,是指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从严肃的的报纸到以消遣为主的小报,从文字、画报到戏剧等等,诸如“国民之母”、“女英豪”、“女界现形”等言论、形象铺天盖地而来。所谓公开性,是指因女学引发的女性移民而导致的结果。很多接受家学或者学校教育的中上阶层女性,在近代民族主义和女学发展议题宏达叙述的激励下,迁移到女学尚不发达的地区——如从沿海通商口岸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等,成为女教习或者女学生。当她们穿梭往来于城市之中或城市之间时,也成为城市中引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处在整个社会的凝视之中。
——《近代史研究》2013.第1期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曾使某些妇女离开了“室内”经济,投入到“室外”雇佣经济之中。随后,妇女便从公共学校的创办中得到好处,在这里她们能和男学生们一起接受教育。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在全国大选中赢得了公民权;到1950年,69个国家的妇女可以参加选举;到了1975年则是129个国家。今天,除少数几个阿拉伯国家(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南非——这里,占人口大多数的黑人男女是没有选举权的——外,妇女实际上在世界各地已拥有选举权。不过,20世纪上半叶,妇女还没有获得多少进入投票站的机会。更直接和更痛苦的事件如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使妇女的问题显得无足轻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铲除了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在我国的宪法以及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和婚姻家庭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中,都贯彻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并且特别注意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建国三十多年以来,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家庭生活中,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上造成的种种原因,男女两性的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法律上的平等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仍然是我国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
——百度网
⑴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原始社会女子有何权利,地位如何,由什么因素导致的?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女学产生原因和特点。
⑶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妇女权利变化。
⑷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对当今妇女权利、地位现状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7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