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赋税征收以米麦等实物为主,税粮的收支由户部一元化统管。金花银出现后,皇室库房内承运库改以收贮金花银为主。正统年间,78%左右的金花银即占全国税粮总数9%的折粮银,转移到皇宫内库,作为皇帝个人开支。为适应这一变化,正统七年(1442年),户部另设太仓库。太仓库的收入供国家军政开销。为满足皇帝及后妃的奢侈生活,他们除挥霍内承运库收入的金花银外,还经常凭借皇权,向太仓库索取银两。但是,当国家财政拮据时,皇帝却不肯动用内承运库存银。明末,朝廷一方面在全国加派“三饷”,另一方面,内库“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不肯动用。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金花银”和田赋货币化趋势》

材料二   19507月,国家将房产税、地产税统一成房地产税,停止对薪给报酬所得税与遗产税的征收;把原有的1000多个货物税征税品目缩减至358个,还将原规定按5%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纳税对象标准从全年所得额未满100万元者扩大至300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300元)者;同时,将累进税率的累进级数由原来的14级增加至21级,并规定全年所得额为1亿元者适用30%的税率。19509月,国务院决定新解放区按照每户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累计征收农业税。年收入低于150斤者可以享受免征农业税的优惠;超过150斤者,按照3%—42%的税率累进征收农业税。

——摘编自陈平花《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正统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0年我国税制调整的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税制调整的作用。
2024-05-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20世纪以前,美国的立法权基本掌握在国会手中,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后,美国总统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国会,使其通过的由他建议的社会立法。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     
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B.民主共和制度出现危机
C.国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D.总统权力呈扩大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表所示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社会各阶层纳税标准的变化趋势(单位:%)。这一变化(     
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
地主33.233.131.830.530.228.926.124.5
富农30.928.730.628.728.922.420.318.3
中农20.818.915.712.212.19.68.58.4
贫农16.312.79.97.98.73.73.11.9
(注:表中数字为每一阶层每年的负担占其当年总收入的比重)
A.表明各阶层纳税标准的趋同B.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解决了后方战略物资的需求D.反映了胶东土地改革的完成
2022-12-03更新 | 604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2021-10-15更新 | 1178次组卷 | 56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1995~-2009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个)。它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总特点是“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之后有不断弱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结束,严格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局势的缓和,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中国国内政治氛围的“左”转和中苏关系的破裂,政策转向依靠美、苏之外的“中间地带”。虽然经历了变化,但大体来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突破“一边倒”战略,只是在中苏同盟的基础上进行有限调整。

——摘编自陈少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步调整对外政策,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针对苏联的“一条线”外交战略。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主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所有国家一律平等,并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成熟的一次。

——摘编自颜永琦《从结盟到不结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背景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当时调整外交政策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表1所示为1980年至 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以及地区 GDP 总值及比重变化(GDP单位∶10 亿美元)。这种变化反映出当今世界
A.世界经济呈均衡性发展态势B.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趋势
C.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超过欧洲D.全球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9 .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有(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 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A.是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B.预测到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
C.具有一般原理的普遍性D.开创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10 . 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B.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D.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2019-03-28更新 | 701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龙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