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
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
2 .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议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质询专业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B.议会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
C.分权制衡保障民主与决策科学D.议会成权力中心掌握国家实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3年美国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结合自身经验制定《彭德尔顿法》。该法提出凡通过文官考试而被择优录取的人员,不得因政治原因被革除公职,不得参加政党的竞选活动。法案要求考试具有务实性,考试内容与文职人员要履行的职责相联系。公职人员的录用考试和提升考试,在公职的任何一级,对所有人开放。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根据时代发展及时进行调整,1923年《分类法》建立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1950年实行《考绩法》。

材料二 卡特政府深感联邦虽规定了考绩制度,但文官晋级主要取决于服务年限而不是服务质量,于1978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改革法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总统每年对5%的高级行政官授予“功绩奖”,对1%的高级行政官授予“杰出奖”。同时改革法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这次改革对美国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空缺15万个职位,有200多万人参加考试。近年来美国总统在任用高级官员时更加表现出重视教授和专家的趋势,经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在美国联邦政府总人数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

——以上均摘编自刘建芳《试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文官制度建立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1978年美国文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模式呈现出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其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这种变化
A.巩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B.旨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C.反映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地位
2022-05-31更新 | 35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地方制度改进是各朝各代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史的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山西省的边界早在秦代就已大致形成,其东、南、西三面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界,在秦代恰好是太原、河东、上党三郡的边界。古代的豫章郡几乎与今天的江西省完全一致,其东、西、南三面以山脉、北面以江为界。两广地区原有南岭之险,元代将南岭的部分区域分别划给江西、湖广两个行省,以此来控制两广地区。“合江南、江北为一长江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编自王芳《中国古代政区划分原则初探》

材料二 宋太祖针对“五代以来,领节旄为郡守者,大抵武夫懈卒,皆不知书,必自署亲吏代判,郡政一以委之,多擅权不法”的现象,于乾德三年下诏:“请州长吏或须代判,许任宾席公千者,勿得使用元从人”,郡政由方镇的元从转移到朝廷委派的宾席公千者手中,宋廷开始剥夺藩镇的治民权。随着北宋统治的巩固,中央政府逐步废除节度使、刺史等唐五代时期军政合一、由武人担任长官、有利于藩镇割据的地方行政机构。到北宋仁宗时期。地方行政的管理从唐代的刺史制转变到宋代的知州制。以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使司为主的宋代路级机构,除安抚使由所在路的首州知州兼任外,其他三司号称“监司”,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宋政府极其重视其人选。南宋学者叶适曾说:“国家因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之权尽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不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特与古异”,“万里之远,颦呻动息,上皆知之”。

——摘编自陈长征《唐宋地方政治体制转型研究》

材料三 抗战前的中国乡村,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结合,构成了乡村社会的基本政治秩序,194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钟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到1942年,敌后根据地开始建立“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由此,集“官授权カ、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

——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界原则,并简评元代行政区划界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到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治理调整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1-06-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接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整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中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由于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孤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

——据龚汝富、曾耀辉、戴丽华《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赋税制度呈现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特征及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国国营厂矿的职工的直接工资,1952年比1949年年平均增加37%左右。同期,全国农村消费品购买力显著增加,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全国农村消费品购买力变化统计表

年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亿元)消费品购买力(元/人)
194977.917.24
1952137.127.87

——上海财大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上)》

材料二   1978年与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柱状图(%)


注: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为公有制经济;城乡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为私有制经济。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8年》绘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2年经济状况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8 .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是“发号施令”。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这表明(     
A.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B.美国对外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
C.说明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D.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
2021-01-20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

材料二   直到1913年为止,俄罗斯是一个谷物净出口国。谷物平均年产量为7500至9000万吨,每年能出口粮食500至1000万吨。然而在苏联时期,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粮食年产量降到了6300--6500万吨——比沙皇俄国时还低。在这期间,人口总数上升至2 亿。所以苏联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以喂饱自己的人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土面积,耕地面积均低于苏联的情况下,2019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其中小麦出口量超过美国,位居时界第一位。

——2020年2月《大生》

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20世纪20年代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及材料二,分析苏联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从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我国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4)结合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看法。
2020-07-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19次组卷 | 50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