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选官以法律形式规定:“凡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汉代察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科即为“孝廉科”;自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中也有“孝悌廉让”一科,录用的官吏讲求“清廉守节”。从秦到清,历代政府在考核官吏时都会把清廉与否作为考核原则之一,清廉者重赐嘉奖,贪赃枉法者则严惩不贷。历代还推行御史制度,对中央和各级官吏实施监督,弹劾国家机关中官吏违犯朝廷纲纪法度的行为。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惩罚贪官污吏,其中明代最严重的刑罚——剥皮实草就是用来对付贪官的。同时,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非常重视官吏的待遇,认为优厚的俸禄可以使官吏廉洁奉公。

——摘编自韩兆坤《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第四条“改革政治机构”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 同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草案,厉行廉洁政治、建立廉洁政府,严惩贪污腐化。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开宗明义提出“厉行廉洁政治”“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全民族抗战时期廉政、守纪的楷模与典范。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1950年开始,党中央开展整风运动、三反和五反运动、整党运动等,刘青山、张子善两位高级领导干部,因严重贪污等被公审处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廉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党风建设的作用,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廉政建设的认识。
2024-05-0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500年左右,摧毁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雅利安”入侵者最初是游牧的牧民。这一阶段的雅利安人信奉吠陀教(一般认为,吠陀教是古婆罗门教的前身),这种信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吠陀崇拜仪式以动物牺牲为中心环节,包括以家畜为牺牲;婆罗门僧侣讲述着口口相传的远古传奇,这些神话传说同时也佐证了如下信条;社会巨额剩余价值应当纳入武士统治阶层及婆罗门僧侣阶层的腰包,因为他们是“再生的”神明,生来就超越社会上其他阶层群体。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冶铁技术的缓慢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统治阶层以武力达成所需,并以宗教种姓制度为理论支撑,将雅利安普通平民归入低级的吠舍阶层(即耕种者),被征服的族群则是种姓制度中最底层的首陀罗。延续千年的种姓制度就此在印度扎根

——摘编自克里斯·哈曼《世界人民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新千年(1999)》

材料二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灭亡。当时的“蛮族”日耳曼人较之罗马而言是一个落后民族。在蛮族入侵过程中,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而基督教教会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保持着教区为基本单位划分的组织系统,为日耳曼诸王国汲取罗马行政区划体制提供了蓝图。基督教的教阶制也为世俗封建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范。中世纪时期,西方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质和机制,这就是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基督教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哲学是神学的奴仆,教育是宗教的工具,文学和艺术也是教义的衍生物。

——摘编自刘文华《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教会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宗教发展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部分)历史学者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人物

评价

马端临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吕思勉

鲜卑无法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高阁

孝文帝改轨仪,规周汉以新品制,列教序于乡党,敦诗书于郡国。使揖让之礼横被于崎岖;歌咏之音,声溢于仄陋

陈汉玉

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认为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一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郝松枝

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宁陵县育华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然而,却有两句打油诗:人云宋史本病史,我谓宋史亦壮篇。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第一,宋代横比当时世界各国,均在其之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宋代纵比前代,亦超越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汉朝、唐朝之后的又一座新高峰。以上两点可以称为对两宋历史地位的两个基本估计。一言以蔽之,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经济腾飞,一次文化高涨,足以同汉、唐前后辉映,相互争妍丽。

——摘编自张邦炸《瞻前顾后看宋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对宋代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提出的关于文明的三条标准,分别是城市、文字和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传统意义认为只要有两条标准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通过对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研究,提出“三要素”并非绝对标准,并结合中国的考古发现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这一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根据王巍《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中外学者对古文明标准的不同观点,请结合中外文明古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文明标准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0-18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农业公司

材料一   美国通过《宅地法》,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家庭农场逐渐发展起来。为了应对生产、加工和运输费用个人承担中的弊病,农场主们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模式。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农业合作社发展更加迈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涵盖乳品、果蔬、粮食等多种类型,其中玉米、小麦等主要在中西部,牛羊饲养集中在得克萨斯州东北部。进入20世纪,农业合作社迈入股份制阶段,推动了农业企业更好地筹措资金及适应市场价格变化。此外,各州政府积极协调银行给予合作社优惠贷款扶持的同时,还发放政府专项补贴并开办农技学校。

——摘编自周婕《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进程、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

材料二   1906年,由赵尔巽主持开办的奉天牧养公司最初因风气尚未开启,使“商股不能骤集”,于是“权发官本以为之倡”,1908年由徐世昌“奏请改归官办、添发资本实力”,更定名称为“奉天宫牧场”,颇具衙门性质。除了瑞丰农务公司、东井垦务公司等公司外,仍有相当一部分农业公司农器的应用程度不足,且不谙种法,只得雇外国人试种,且产品品质与效率难与外国资本匹敌,甚至部分因无力经营而搁置不耕,倒卖军阀。此外,如裕宁等农业公司在封建管理者治下不专事农业生产、反而种植罂粟,为害一方。

——摘编自王洪波《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农业公司研究(1901193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农业企业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农业公司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2023-06-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致来说,汉代张骞通西城之后、盛唐时代西域宗教文化汇集长安之日、元代建立横跨亚欧大帝国之时,以及明清时期西方商业及宗教势力纷纷东来之际,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四大高湖,此外还有小的高湖或低湖。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中西交流从未中断过,官方使节没有了,民间高贸关系犹存,陆上交通阻隔了,海上往来仍在。

——横编自张国刚《胡天汉月映西洋;然路沧桑三千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3-05-01更新 | 7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从古到今关于粮食安全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2-07-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