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2022-07-14更新 | 2923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贵霜帝国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与汉朝、罗马、安息并称为欧亚四大强国。通过考古,出土了大量帝国时期的金币。这些金币正面多为手持权杖的国王半身像,而背面是执三叉戟的印度教湿婆神和神牛,周边铭文则以希腊语和佉卢文书写。这些钱币可以实证(     
A.欧亚文化一体化B.东西方贸易频繁C.多元文化的交流D.希腊文明的延续
3 . 青铜器制造需要铜、锡等矿产原料,但中原地区矿料零星且品位很低。而根据考古发现,商代墓葬尤其是殷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大量惊人的青铜器。这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A.工商食官的推动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分封制走向崩溃D.区域联系的加强
4 . 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考古发现可以纠正历史记述的谬误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西周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比较发达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2021-07-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浑源李峪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

材料二   春秋时期“共主衰微,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先生统计,春秋259年间,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200余次,和平时间为78年;战国的242年中,共计战役460余次,和平时间89年。

材料三   就百亩之田而言,《周礼·小司徒》云,“上地家七人”,但至战国之初,却成为“上农夫食九人”(《孟子·万章下》),土地生产力增加28.57%,而人口则更大幅度地增加。


(1)根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推测当时哪些社会生产情况?
(2)材料二、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3)还有哪些史实既是以上材料所述社会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也是构成这个时代特征的重要内容?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12月22日,举世瞩目的世纪大考古——南宋古船“南海Ⅰ号”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打捞出水。“南海Ⅰ号”在前期考古出水的文物,大多是中国与外国间的贸易货品,其中以瓷器为主,还有金饰、漆器、金属制品等。800年前,瓷器在欧洲被奉为贵族用品,一件中国瓷器运到欧洲往往可以卖到两三百倍的价钱。据估计,倘若“南海Ⅰ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润可养活八万人。专家认为,对“南海Ⅰ号”进行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                    
——2007年12月22日《南方日报》
材料二:19世纪德国学者在《中国亲程旅行记》中,描写了中国经西域到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并在一张地图中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西突厥史料》中具体提到:“丝路有陆、海二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谓。 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市舶使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注重经济效益,为地方和中央开辟了可观的财政来源。另外地方豪族和地方官乃至平民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促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CCTV《丝绸之路探秘》
材料三:宋朝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保证市舶司掌握的舶货源源不断地向京师输送;二是尽可能扩大市舶司直接掌握的海外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 宋朝与东南沿海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南宋末海盗活动特别猖獗时则另当别论。                                                               
——吴于廑《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1)你认为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对突出的特点?
(2)分析“南海一号”沉没前所处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3)有学者认为,在世界航海史上,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于中国的丝绸之路;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丝绸之路比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更大。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7 . 图1和图2分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A.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B.生活娱乐方式日渐丰富多彩
C.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D.区域间文明存在一定的交流
2021-07-07更新 | 27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高中2024届高三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摘自《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摘编自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   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