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明以前及明清时期湖北各地从医者的分布情况,该表实际上反映出(     

时期

府州

明以前

总计

武昌府

4

13

94

111

汉阳府

14

158

172

黄州府

4

105

210

319

德安府

2

12

33

47

安陆府

2

37

71

110

襄阳府

6

6

26

38

荆州府

5

19

85

109

郧阳府

1

2

18

21

宜昌府

1

22

23

荆门直隶州

21

21

施南府

1

17

18

不详

1

4

5

总计

26

209

759

994

A.湖北的医学水平全国领先B.湖北各地的医者分布不均
C.黄州府医者所占比例最多D.医者分布受政治经济影响
2 . 下表为19世纪上半叶山西高平县正堂禁桑羊碑情况表(部分)。该表信息折射出当时该地(     
碑刻名称刊立时间禁示内容处理办法
永禁事碑嘉庆九年(1804)永停桑羊乡保地甲,指名密禀,以凭严拿,按律究治
禁事碑嘉庆二十三年
(1818)
潜入禁场,砍伐桑株,以及牧羊纵放,咬食桑枝,给示严禁乡地指名禀案,以凭重究
永禁事碑道光六年(1826)纵其牛羊,朝夕迭至,大小树茂者复枯,后者难继,合行严禁许尔立即拿获送案,定行重究,决不宽贷
A.重农政策的废弛B.乡村自治的发展
C.基层吏治的败坏D.人地矛盾的加剧
3 . 据下表可知,新石器时代陇东地区(     

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

甘肃大地湾早期文化(距今约 7800年)

发现黍、粟

甘肃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层(距今约7800—7300年)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家鸡遗骨

甘肃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距今约5000年)

出土了多达1.8立方米的黍等粮食作物

A.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较频繁B.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特色明显
C.饱受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冲击D.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发源地
2023-12-3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2019—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市场规模情况。这一状况
A.促使劳动方式发生根本转变B.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C.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D.表明大国竞争实质是高新科技竞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17至18世纪欧洲部分国家重要科技发明统计(单位:项)。据下表可推知,这些科技发明的出现(     
国家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
英国17201718836
法国26141516109
德国7512855
西班牙 002001
荷兰052201
A.标志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B.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推动了理性主义的迅速发展D.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现有研究成果了解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状况,梳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探寻学术研究背后的经济规律,是历史学习的价值所在。下表所示是几位学者关于近代经济研究的基本观点。

学者研究时段主要成果
何旭艳(2000年)晚清前中期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加大了开销,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重了农村的负担,其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因此,经济政策很难执行下去,最终走向失败
李永芳(2012年)晚清末期指出西方经济的入侵、近代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族田的兼并买卖等因素是清末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温锐(2016年)清末民初关注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共存发展,指出家庭小农经济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已经融为一体
陈勇勤(2016民国初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但由于工业品进口的大量减少,国内工业品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同时,国内出口有所增加,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

——摘编自许天成《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综述》


阐述上述材料中某一学者的独立观点或多位学者的综合观点,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观点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1-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所示为学者总结的日本古代文学中“长安”形象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奈良至平安前期实指汉唐都城,作为诗歌吟咏的客观意象存在,总体表现出对汉唐长安的憧憬与向往之情
平安中期至平安后期不再以真实的面貌出现,而是成为一般意义上“都城”的代名词,长安形象甚至出现妖魔化趋向
注:奈良时代为710~784年,平安时代为794~1192年
A.中日文化交往逐渐减少B.日本中央集权体制强化
C.中日实力对比发生改变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8 . 下表是先秦史籍中对周王朝部分政治事件的记载,这说明,周王朝(     
《周礼•司寇》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日询国危,二日询国迁,三日询立君。
《左传•哀公元年》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国语》(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A.最高王权未能实现绝对集中B.政权的贵族色彩较为浓厚
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加深D.天子的行政大权日渐衰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下表所示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的阶段和名篇举要。   

时期家训名篇概要
先秦《金人铭》《戒》《丹书戒》假托黄帝而作,事无巨细反复叮咛,注重修身并将其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相联系
汉魏六朝马援《诫兄子严、敦书》、班昭《女诫》、诸葛亮《诫子书》,王昶《家诫》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重视道德修养。但两汉与魏晋南北朝又有所区别。汉代讲“慎言”更多指向个人品德,魏晋南北朝则强调避祸;两汉“勉学”主张读经史之书,魏晋则强调佛道均需涉猎
唐代颜之推《颜氏家训》、李商.隐《家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将忠、孝相提并论,佛救思想体现在个别文人的家训中。《颜氏家训》的《归心)篇讲人应归心于佛救,体现了以儒学应世事,以佛教治身心的主张
宋元明清朱熹《家礼》、司马光《家范》、张时琴《女诫》、袁采.《世范》家训数量之多空前绝后,出现家法族规类的家训,专门针对女性的训诚超过了前代,尤其注重贞烈观和气节

——据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家训与传统文化”提炼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充分,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经历多阶层之变动,并对其演变进行了如下的分期(见下表)。以下选项中,符合下表中社会演变分期之观点的是(     
表:中国古代社会演变分期
历史阶段时期
封建社会西周、春秋
游士社会战国
郎吏社会两汉
门第社会魏晋南北朝
前期科举社会唐至宋以前
后期科举社会明清
A.古代社会的阶级演变以士为中心B.贵族血缘政治影响社会的变化
C.皇权专制为核心的权力分配原则D.官员的选拔影响专制集权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