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论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这一史学研究方法,梁启超认为诗、古文辞、小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善于治史的人往往能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于非事实中见出事实”;陈寅恪也曾提出:“小说等虽然有很多疏漏错误的地方,但是具有通性之真实。”

——摘编自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等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篇或多篇你熟悉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采用“文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历史层面对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4-06-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惋侚若儒生”的武将。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资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南宋时期“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     
A.政治形势的变迁B.崇文抑武的贯彻C.科举制度的发展D.中央集权的强化
3 .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敦煌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今存洞穴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色雕像2400多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

材料一   唐朝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胡商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域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杨宝玉《敦煌史话》

材料二   1900年5月,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引起世界轰动。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时局混乱,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探险队”先后进入敦煌掠走大量敦煌文物、破坏敦煌壁画遗迹,大量敦煌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在现代,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

——摘编自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敦煌文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角度分析说明晚清时期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2024-06-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反映了自然经济已趋于解体B.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道出了农业经济衰退的现实D.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2024-04-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十堰市郧阳中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6次组卷 | 89卷引用:湖北省嘉鱼县南嘉中学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7年10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论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这一史学研究方法,梁启超认为诗古文辞、小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善于治史的人往往能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于非事实中见出事实”;陈寅恪也曾提出:“小说等虽然有很多疏漏错误的地方,但是具有通性之真实。”

——摘编自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篇或多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采用“文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历史层面对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4-01-03更新 | 108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2023-12-01更新 | 854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11月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诗歌的嬗变

材料一   下表为部分古籍关于魏晋以前诗歌的记述摘编

古籍记述摘编
先秦《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延长诗的语言),声依永,律和声
先秦《国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西汉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东汉班固
《汉书·艺文志》
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自孝武(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东汉何休
《春秋公羊传》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材料二   魏晋之后,名为乐府诗,但只取其旧题而完全脱离了固定的乐府曲调,不能唱只能读的,和不依旧题,自编新题名目,只可读不能唱的两种形式的诗歌日益增多,这正是以纸为媒介的文字交流兴盛的结果。书信中也经常会看到他们彼此互寄所作诗赋的情况,诗作的题目中也可看到越来越多的《答某某》《和某某》《赠某某》这样的字眼。可见这时文人之间交流情感,已经是把歌词写在纸上,让对方在纸上去看。诗的内涵也由过去的直抒胸臆,变得越来越重视情境的描绘;由过去的感于哀乐肆口而发,变得越来越重视伫兴(感情的蓄积)与构思;由过去一唱三叹的声气的强调,变得越来越重视文字的藻饰和排铺。

——摘编自李壮鹰《纸与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至汉代诗歌承续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魏晋至隋唐诗歌的变化及其原因。
9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大一统国家的构建D.民族认同不断增强
10 . [廉政建设]

材料一 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889年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在与公共机构有关的交往过程中有任何行贿或受贿行为。1906年和1916年两次颁布《防止腐败法》,将反腐败行为的范围扩大,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和地方性公共机构。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日益发达的传媒系统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对腐败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摘编自唐朗诗、李佳佳《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文官廉政机制在二战后进一步发展,各国普遍制定了文官法、公务员法。要求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并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利益集团、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特别是新闻舆论,在西方素有第四部门之称。在文官的选拔任用上,各国普遍实行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制度;而政府的换届选举及高级官员具有高度流动性,加之文官回避制度,使各级官员难以结成营私舞弊的关系网。在职业保障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此来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 实行无过失常任制;公务员有权申诉或要求救济,任何部门不准随意扣减、拖欠公务员工资。

——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反腐败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英国加强反腐败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总结西方国家在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2024-05-2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