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的城市改造]

材料一   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城市都是与城墙相关的。 自古以来,中国城市就具备了城、池。城池保护了代表皇权的官府衙门,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殊地位。到清末,在大部分城市,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中心已出现在城墙之外,实际上,很多会馆都建在城外。这样的现象在通商口岸尤其突出,比如天津、上海和广州。在这些城市,外国租界都在城外,华界都在城内……近代以来城市改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拆除城墙。首先在天津,外国列强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占领了天津市,并且拆毁了城墙。从清末新政时期到1949年这一段时间, 中国许多城市的城墙被拆掉。旧城墙消失后,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环城路和有轨电车。

——摘编自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

材料二   193953日和54日, 日军对重庆市区进行了大轰炸,都邮街街区的房屋建筑损毁严重,需要进行清理改造。重庆市工务局会同重庆市财政局于1939 1030日,提经第22次重庆市政会议议决通过改造计划。改造过程中调查发现都邮街、会仙桥原有街道转弯处成一反面曲线,交通秩序不易维持,车辆往来又多,于是将原有街道改成直线。到1940年初,随着街道大规模的改建和都邮街广场的修建,战时重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新辟道路大多在市中区干道两侧或附近, 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大同路、建国路、临江路、 中兴路、凯旋路等都与都邮街广场相连,城市中心向都邮街广场转移,市区新格局基本奠定。

——摘编自谭刚《重庆城市广场政治空间的形成与抗战精神动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城市改造过程中拆除城墙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战期间重庆城市改造的特点。
2024-05-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2 . 【现代美国社会保障】

材料一   1935年8月,美国第一次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对社会下层应实行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保险法”不仅有助于美国社会克服严重的“个人主义”,而且“让人们预先尝到了在运转中的福利国家的滋味”,为战后美国推行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罗斯福在对社会下层群众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对垄断资产阶级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政策。1935年8月,美国实行了新的征税法,加重对高收入者和大公司的课税,把5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31%,把50万美元以上收入的附加税提高为75%,还增加了财产税和赠款税,公司交纳的税额也有所增加。1936年的税收法促使大公司将利润尽量分配给股东,以便向股东们征收附加税。这些税法限制了财富的大量集中,加强了国家对私人垄断资本的限制。

——摘编自赵菊玲《罗斯福新政“评析”》

材料二   1981年12月,里根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在1983年2月提出了“一揽子”社会保障改革方案。里根政府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以解决当时出现的联邦政府承担社会福利负担过重的问题。具体项目包括:改革抚养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计划,削减对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项目,取消已有职业家长的受益资格:减少在医疗补助方面联邦对州的补贴:对于因通货膨胀而对食品券的补贴,取消收入在贫困线收入130%以上者的享有资格,但家中有老人或残疾人的除外;逐渐增加租赁者交付的房租份额,由25%提高到30%,取消大部分联邦建房补贴。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里根继续推进福利制度改革,在保障底层民众和贫穷民众应当享有福利的同时,强化本应由国民自身承担的福利支出。

——摘编自赵霞等《新自由主义对里根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该制度建立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并分析改革的主要原因。
2022-06-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形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

——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2024-04-28更新 | 16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评述汉武帝,在思想层面尊崇儒家,在管理国家的操作层面上仍执行法家的势、术、法那一套。据此,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贯彻不力B.迎合大一统需要的思想得以重用
C.汉武帝倡导的“有为”政策已实施D.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存在着弊端
5 . 1881年,《万国公报》刊文指出“中国制造各物亦既有年,而卒无可以胜于西人之处,此其何故哉?盖由官办而非商办故也”。这一评述(     
A.识破了列强侵华的本质B.意在呼吁晚清政府发展民用工业
C.检讨了洋务运动的局限D.旨在揭示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
2021-11-18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天河英才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