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农业中最早发端出资本主义道路,革命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圈地运动使在被圈占的土地上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1688年后圈地运动进入第二阶段。和革命前不同,第二次是在国家政权的保护和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公有荒地和少数独立小农的块地是主要圈占对象,被圈占的大土地上废除了封建剥削的残余,进行大量使用庄佣农业工人的商品生产。农村阶级关系已简化成地产资本家、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工业革命使城镇人口剧增,对商品粮的急需、谷物价格的上涨,促使农业资本家为迅速提高粮食产量而不断革新农业技术,大面积的经营、耕作方式也为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推广扫除了障碍。

——才家瑞《欧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长期性与特殊性》

材料二   “再版农奴制”这一术语是思格斯对1516世纪德国农业经济的概况,其实也基本上符合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其他中东欧国家农业发展的进程和特点。“再版农奴制”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把自己纳入欧洲开始形成的商品经济圈为基础,庄园中的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以向西欧市场出口为宗旨;二是采用了以劳役地租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农奴制劳动方式,并有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中东欧地区封建依附关系更为浓厚,国家习惯性利用政权法律力量帮助地主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总的来看,“再版农奴制”的出现和存在是同当时中东欧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不仅标志着中东欧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且对整个欧洲商品经济圈的形成和西欧地区经济的现行发展是有利的。从18世纪起,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再版农奴制”中的落后因素逐渐成为主要的,迟滞了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

——何兰《“再版农奴制”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两则材料,比较近代英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发展的差异。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选取英国或中东欧国家,评析其农业发展道路。
2 . 【奴隶制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隶农制的特点,并对古罗马隶农制进行简要评析。
3 . 北方边疆和中原内地

材料一   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


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

材料二   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的王朝,跟汉唐时期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并不是像之前倏忽兴废那样的一种体制,而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他们不像十六国北朝、五代沙陀三王朝那样长期居处汉地,最终完全放弃草原故土,也有别于匈奴、突厥、漠北回鹘等草原游牧汗国。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就模式一和模式二,各举出历史上的两个实例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模式三。
4 . 古代军队建设

材料一   (西周)被封者率本族人到封地后,首先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向面扩展。这种据点称为“国”,“国”以外称为“野”。国、野的居民称为国人、野人。前者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是井田制下的劳动者。

(秦汉)在郡县在籍男子承担徭役的基础上,普遍征发丁役当兵。如汉代男子在23﹣56 岁之间,必须服兵役2年。汉武帝时还从熟悉胡、越情况的汉族、匈奴族平民中募兵,以应战争需要。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二   官府经营贸易称回图贸易(简称回易)。在两宋时期,军队广泛从事回易活动。宋初,太祖特许将领在“所部州县,笼榷(指盐铁酒等商品专卖)之利悉与之,恣其回图贸易,免所过征税”。中央政府为军队回易广开绿灯最直接目的是补贴军费,但将领“名为赡军回易,而实役人以自利”。由于回易的普遍,大量士兵不参与训练,军中有“匠民、乐工、组绣、机巧,百端名目,多是主帅并以次官员占留手下,或五七百人,或千余人”,所制产品多为将领回易赢利。“诸军屠酷(指经商)城市,日夺官课,重载络绎,不税一钱”“且是挟朝廷之势,以争利于市井”。

——摘编自李洪《宋代军队回易述论》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到秦汉兵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述宋代军队回易盛行的现象。
2023-07-27更新 | 8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诺曼·福拉德曼看来,冷战有十分清晰的轮廓∶"冷战如同两次世界大战一样,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而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一场由误会导致的意外事故。"这场战争是由苏联的革命分子发起,对他们来说,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是为生存的需要而战",其矛头直指西方资本主义。它同时又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战争,紧张或缓和都是暂时的,它们的后面总是埋伏着更大的进攻。"只有其中一方的崩溃",才能使其最终走向结束。

——摘编自杨敏《关于冷战的几种综合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冷战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评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