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认为,周代的爵之所以称“爵”,被认定为同酒爵相关。“爵序”最初源于乡饮酒礼上的座席、行爵次序,后随周代的饮酒庆功之礼而发生变动。这表明周代(     
A.以分封制来巩固统治B.爵序制度已相当完备
C.爵序与功绩联系密切D.爵序发展了宗法制度
2022-10-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十)历史试题
2 . 1880年,李鸿章上书指出:“夫中国有可富可强之资,若论切实办法,必筹造铁路而后能富能强……建永远不拔之基。”李鸿章这一主张旨在(     
A.强调修筑铁路对洋务运动意义重大B.建议清政府修铁路以支持洋务运动
C.说明修铁路是实现富强的唯一途径D.强调修铁路有利于巩固清政府统治
3 . 宋初推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使通过租佃制对“客户”进行剥削的“官户”地主和“乡户”地主取代了南北朝以来通过荫庇制控制大量部曲、佃客的士族门阀,士族与庶族完全合流。材料中的现象(     
A.打破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特权B.为官僚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表明土地集中商品化趋势明显D.促进社会阶层平等意识的觉醒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江南棉布号称“衣被天下”,当时,上海的标布“走秦晋、京边诸路”,“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清代江南棉布往销国外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由于棉布出口量大,乾隆时,还有人主张禁止棉布出口,以为“止计松江、苏州、常州三郡,出洋之棉布流转内地,可多被数百千百万穷民”。这一主张未被清政府采纳,此后,棉布出口亦未减少。据统计,自1817〜1833年,各国商船自广州运出的南京棉布共1900余万匹,平均每年110余万匹。

——摘编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受原棉出口需求的刺激,这一地区的棉花种植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明显扩大。《上海乡土志》载:“吾邑棉花一项,售与外洋,为数甚巨。”19世纪70年代中叶,“上(海)、南(汇)两邑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松江县,“改禾种(棉)花者比比焉”。……在棉花主要产区的南汇县,“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淘汰矣”。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上海开埠后棉纺织业发展的变化的影响。
5 . 如表所示为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部分国际政治组织的基本概况。这些组织的建立(     
时间名称成员
1961年不结盟运动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25国
1961年东南亚国家联盟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31个非洲独立国家
1964年拉丁美洲议会阿根廷、巴西等13个拉丁美洲国家
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76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上南斯拉夫

A.有利于多极化因素的增长B.实现了国际政治的民主化
C.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差异D.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6 . 1978年,三类影片居于中国电影中心:一类是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南昌起义》;第二类是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的影片,如《人到中年》;第三类是响应时代潮流的探索片,如《小花》。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积极纠正“左”倾错误B.政治宽容度大大加强
C.贯彻改革开放政策D.科教文化全面发展
2022-09-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题
7 . “政治的急迫要求使新文化运动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种种局限被完全遮蔽了,‘五四’在政治上的‘正确性’掩饰了新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单薄性。”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被各种政治势力所利用B.掩饰了五四运动的不足
C.政治诉求大于文化创新D.政治启蒙价值有待考究
8 . 孙中山称“华侨为革命之母”。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时,就有当地华侨20多人参加。至1905年同盟会成立,兴中会有姓名可查的会员共有325人,其中华侨和在侨居地入会者占70%。由此可以推知(     
A.革命团体力量日益壮大B.国内进行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C.华侨是民主革命的主力D.民主革命力量呈现出多元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结束后,长期受两极格局抑制并被摒弃于世界政治中心之外的各种力量的能量被充分激发,在全球政治中的活跃程度日渐增强,这些力量逐渐形成国际政治中新的权力中心。由于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的维度和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互动作用的不断增强,这些力量在当代国际政治中越来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抗衡大国的权力和影响。因此,美国学者理查德哈斯认为:“冷战时期的两极割据不单单让位于多极化,而是过渡到一种复杂的状态中。在这状态中,国家和非国家行为在许多情况和条件下互相作用。”

——摘编自孙建杭《冷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新特点》

材料二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与否,主要看大国关系及走向。当今世界的主要大国有美、日、法、德、英、俄、中。美国企图独霸全球;欧洲强调“欧洲中心论”,同时法国更提出多极化;日本虽然依附于美国,但多极化心态不言自明;俄国已趋稳定,抛弃了原苏联冷战思维,强调有俄国一席之地的多极。虽然,世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和平”的神话,但经济全球化丝毫不妨碍国家间的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世界格局转变的漫长性、复杂性和过渡性。

——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影响。
2022-09-28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代,江淮之米经由运河运输,承载着帝国的生命之源,是长安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之一,且其中的吴兴米是朝廷贵族的专享美食。史载:“吴兴米,炊之甑香……虢国夫人厨吏邓连,以此米捣为透花糍,以豆洗皮作灵沙臛,以供翠鸳堂。"这说明当时(     
A.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关中地区经济严重衰退D.交通运输深刻影响社会生活
2022-09-22更新 | 794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