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陈诚与新湖北建设】

材料一: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十月,《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提交省府会议决议公布。……经济建设方针凡列十一目,举其尤要者:以民生主义为最高指导原则。即由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以求达到民生主义之目的;以临全大会及五中全会宣言为根据,确定经济建设之中心政策,为逐渐“实行统制经济,以调节物资之生产消费”,而树立“施行计划经济之基础”;采取农业与工业相互促进配合发展之政策;以发展机器工业为主,并扶植手工业之生产,以补机器工业之不足。

——摘自《陈诚回忆录》

材料二:在陈诚主政很短暂的时间里,新湖北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特别是鄂西建设发展较快较好,为当时后方各省所瞩目。……“政府与人民亦分工合作,人民不能垄断公共事业,政府亦不可侵犯人民应享的权利”分明系统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经济民主的特征。立足抗战现实,新湖北建设从鄂西北着手的务实精神和作风,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务虚”传统的社会更是应该深以为鉴的。由于首先是军人,也由于时代的局限,陈诚新湖北建设思想缺乏理论性系统性,有些甚或是错误的。……陈诚把经济统制适应范围放大并作为目标模式予以追求而树立所谓“计划经济之基础”,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精神相背的。这是陈诚认识上的时代局限,也是政治对于经济的绝对支配与统治的权力政治的魔影在其身上的深刻投影。

——昌文彬《陈诚新湖北建设思想评介》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中经济建设方针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诚关于新湖北建设的主要思想。
2024-05-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经历了鸦片战争,在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幕府,参加了定海抗英斗争。他一生阅历丰富,且勤于著述,所编作品达43种之多。在这些著作中,呼吁国人“悉夷”,即了解西方,通晓夷情,做到知己知彼。如何做到“悉夷”呢?魏源认为,“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魏源提出“制夷”“攻夷”等主张,将国家民族放在首位,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不同,是近代爱国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海国图志》中提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指出,“船厂非徒造战舰也。战舰既造,即闽、广商艘之泛南洋者,必争先效尤。”除了“强国”的军用工业,“富民”的民用工业,亦在学习之列。

材料二   魏源认为美国公举大总统,四年一换,“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魏源还指出“日则居中,地与各政皆循环于日球外,川而不息,周而复始。”诸如此类的新观念,使得魏源对事物变化发展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有某种程度的认识,为其革新主张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无疑,魏源的革新思想和主张,否定了顽固派的不变论,大大超越了传统的变易思想。这些观念,不仅促进湘学在实践中走向革新,同时又为其近代转型提供了哲学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育民《湘学近代转型的前驱先路》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魏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源这些主张产生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锦衣卫缉拿嫌犯,必须从刑部领取“架贴”,从督察院拿到“批文”,才可逮捕。但实际情况是三法司(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皆无权干涉锦衣卫办案。理应由三法司审讯拟罪的犯人,也可直接被厂卫审讯处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锦衣卫拥有监察权B.君主专制的强化C.宦官专权局面形成D.官僚政治的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787年,唐德宗因畋猎走访民户赵光奇家。问:“百姓乐乎?”对曰:“不乐。”上曰:“时丰(丰收),何故不乐?”对曰:“前云(夏、秋两征)之外悉无他徭……徒空文耳。”由此可见,当时(     
A.租庸调制难以继续维持B.两税法执行不力
C.藩镇割据影响百姓生存D.人丁税异常沉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康熙时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三位噶伦(藏语:宰相),辅佐达赖管理西藏行政事务。雍正时期,政府派遣内阁学士僧格等“差往达赖处”,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时期,政府不仅在皇宫建立藏传佛教寺院,还设立喇嘛印务处,主掌喇嘛事务公文。清政府的这些举措(       
A.有效消除了西藏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的开始D.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凤。该玉凤形象生动 ,体态轻盈,飘逸秀丽,与殷商玉器所特有的凝重厚实风格迥然有别,却与石家河(江汉地区)玉凤在风格和造型以及雕琢技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与山东龙山文化晚期的某些玉器在雕琢技法上也颇为相似,可能存在“同源”关系。由此可知(     

A.殷商时代已出现统一的图腾崇拜B.中华文化同宗同源、多元一体
C.山东和楚地都已成为商朝的臣属D.殷商时代凤文化已初步形成
2023-04-12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难民问题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为中心。在联合国难民署建立的早期,苏联和美国都拒绝加入联合国难民署。美国根据自己的外交政策建立难民政策。欧洲发生首次难民危机之后,美国逐渐意识到加入联合国难民署、援助东欧等共产主义国家难民能够弱化共产主义,开始支持联合国难民署,以联合国难民署为依托开展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逐渐放弃了以往的难民宽容政策,转而制定更为严格的难民准入标准,加强对难民的限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难民问题更为复杂。"南北僵局"持续存在,发达国家大多逃避救助责任,发展中国家却往往无能为力。中国作为《1951年公约》及其《议定书》的缔约国,始终坚持国家难民制度的主权原则、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原则。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推崇休戚与共的全球治理模式,并向有关国家或国际机构提供人暹主义援助。

——据李晓婷《国际难民机制的建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待国际难民问题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方案在国际难民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8 . 风云变幻

在上图标注的时段中任选其二,结合所学,以“世界·中国”为主题,阐述时代的变迁。
2023-03-31更新 | 30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奥赛班论述题集训(二)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变革成功有重要影响,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首先,精英阶层的政治文化影响大众,那么政治变革会很容易发生。如果精英阶层倡导的政治文化能影响到大众,那么精英和大众的政治文化就具有一致性。政治制度的变革拥有了广泛的政治文化认同,就会较为顺畅。反之,变革很难成功。

其次,外来政治文化同传统文化的整合,会推动政治变革的成功。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往往呈现出多元并存状态。...如果传统和外来的政治文化能实现成功整合,政治制度变革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反之,整合失败,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很难成功。

再次,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政治文化,容易推动政治变革的发生。如果政治文化是在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那么政治文化的深层次转变就较为容易发生,政治制度变革成果也随之巩固下来。反之,政治文化的深层次演变很难实现,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因而很难成功。

——摘编自张迪《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变革的影响》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30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六)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两汉统治的四百余年间,蹴鞠等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流行与传播。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名为《蹴鞠》的新书,共计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蹴鞠专业书籍,也是世界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多流行于军队;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于民间和宫廷。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多次见到蹴鞠的图像,如河南省南阳出土的《击鼓蹴鞠图》,从其形象来看两人是边击鼓边蹴鞠。值得注意的是,汉画像石的蹴鞠图中,蹴鞠者的形象有男有女。东汉时期的李尤在《鞠城铭》中讲述了汉代蹴鞠的场地、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比赛道德等问题,是今天研究汉代蹴鞠运动的重要资料。

——摘编自杨绍华《汉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研究》

材料二   明代的蹴鞠已经不再是朝廷宴会的表演节目,只不过是王宫贵族的一种消遣娱乐,此时蹴鞠艺人在城市里已无演出的地方,只能靠走江湖卖艺糊口。更为凄惨的是有些艺人已不是以表演技艺博得观众的赞赏,获得糊口之资,而是混在妓院里靠帮闲混碗饭吃,蹴鞠的娱乐层次下降,社会价值低下。“寒食蹴鞠”是一种民俗活动,是不限男女老少的自娱自乐活动,在明以前的节日民俗娱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明代,“寒食蹴鞠”的民俗同样走向衰落。进入清代以后,蹴鞠这一历史悠久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活动,逐渐为踢毽子等运动所取代。

——摘编自李艳国《明清蹴鞠运动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蹴鞠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蹴鞠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