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西非某国曾一度打通了北至中东、南至几内亚湾的黄金商路。1324年其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此行让西非文明走向世界,并让伊斯兰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其文明的强盛。该国(     
A.以廷巴克图为经济文化中心B.朝圣之行导致拜占庭金价下跌
C.国家都城以石块垒砌而建成D.疆域曾一度扩张到尼罗河流域
2024-04-10更新 | 25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0世纪以前,基辅罗斯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结构。10世纪末,由希腊和罗斯的建筑师共同建造了石砌教堂,之后陆续建造了多个同名的圣索菲娅大教堂,它们的基本结构与东欧传统教堂类似,都由三个侧廊、四道间墙和一个穹顶组成。这说明基辅罗斯(       
A.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强化B.教权与王权的二元并立
C.是东西文明交往的桥梁       D.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753年,伦巴第人威胁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下图),并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这表明,当时(     

教皇斯蒂芬二世为矮子丕平实施加冕礼
A.欧洲孕育着社会转型因素B.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
C.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具备D.独立的民族教会有望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治维新开始后,大量介绍西洋各国历史的书籍被翻译引入日本:《泰西史鉴》(1869)、《英国史略》(1870)、《日耳曼史略》(1871)、《希腊史略》(1872)、《罗马史略》(1874)、《法国史略》(1878)。上述书籍的引入(     
A.铲除了封建思想的根基B.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服务于对外侵略的需要D.有利于探索近代化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生活在南宋的陆游经常提到村落的乡村集市,无论是“陈让堰小市”,还是梅市、柯桥兰亭、平水等那些规模明显较大的村落,差不多都有市集。他兴致勃勃地记录集市上的人们,有卖红果的山童、卖樵柴的山客、卖冷粉的小担、卖鱼的渔夫……呈现出绵延千年的烟火气。以上现象主要得益于当时(     
A.政府放任商业的发展B.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C.商品经济发达D.人们经商意识观念的增强
2024-04-07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50年代,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实现了欧洲人第一次从西到东横跨非洲大陆的探险;19世纪6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在东非发现尼罗河河源“维多利亚湖”;被《纽约先驱报》捧为“最伟大的非洲探险家”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利,在19世纪70年代首次查明了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和地貌。这些地理考察活动(     
A.满足了殖民者侵略非洲的愿望B.旨在加深人类对非洲了解认识
C.能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资料D.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2024-04-06更新 | 98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迨至明成祖时代,中国内部已经稳定。对明朝北疆形成较大威胁的“北元”,经过明军的多次打击,大都逃往北疆深处,已经不能形成大规模的威胁。明朝若想有所作为,向南海进军的时代已经到来。明成祖朱棣上台后,结束内战,立刻恢复积极进取的海洋策略。朱棣的海洋政策比朱元璋更积极,朱元璋不过是想取得周边诸国的承认,建立有来有往的朝贡关系。而朱棣的目标,则更为远大。

——摘编自徐晓望《论郑和下西洋与明朝构建大同世界的梦想》

材料二   糖从中东和地中海东岸传到了欧洲,而哥伦布又将糖带到了新大陆,巴西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于是欧洲人就在这些地方开辟了种植园,用来种植甘蔗,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糖的需求。这种情况促使17世纪种植园经济的出现,种植园经济以单一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这种体系也被称为单一作物生产制。不断发展的世界市场对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刺激了大西洋两岸的奴隶贸易的发展,以及以奴隶劳动力为基础的新世界种植园经济。

——摘编自[美]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简明文化人类学——人类之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初期政治措施,并对朱棣的“目标”作出合理推断及实现目标的做法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阐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这次改革是从强制征发的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根据边防的需要,“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朝廷供给衣粮,长期戍边,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此外,还加强马匹供应,助力平队战斗力,扩充屯田范围,增加粮食产量。原来丢失的许多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改革军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改革军制的历史意义。
2024-04-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东西半球的交流深刻影响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真丝及其制品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货物,也是最贵的商品。除了纯真丝制品,还有那些进一步加工混合而成的原料制品,譬如锦缎和精纺毛纱制品,和自公元7世纪以来的精细陶、瓷器皿。除了贵金属,人们也用琥珀、玻璃器皿、香料、肥皂和(用薰衣草等植物作为原料的)化妆品等其他在中国尚未出现的产品进行交换。皮革主要由东欧经过琥珀之路以及由日耳曼地区经过古罗马之路继续向中国转售。还有类似于鹰的飞禽和带有异国风情的非洲动物(譬如当时中国还没有的狮子等),也同样地被运往东方。从东方运往西方的商品还有香料,也就是那些中国从南亚进口的调料,然后又继续向西方销售。

——摘编自(德)海尔曼-约瑟夫·弗里施《丝绸之路的世界》

材料二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

——摘编自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外丝绸之路商品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商路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正负参半”。
2024-04-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据记载,14世纪马里国王曼萨·穆萨赴麦加朝圣,由100头骆驼组成了运输黄金队,每头骆驼达300磅黄金,后边是1000头骆驼驮着食物、礼物,还有包括妻妾、侍者等8000名随行人员。曼萨·穆萨的出访(     )

A.使马里接受了伊斯兰信仰B.展现了马里文明的繁盛
C.开辟了非洲至亚洲的商路D.刺激了西欧开辟新航路
2024-04-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郡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