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宋代草市镇研究》一文中的统计,当时华北有草市镇596个,关中有草市镇263个,四川有草市镇779个,荆湖地区有草市镇36个,东南地区有草市镇365个,华南地区有草市镇350个。这些数据可以佐证,宋朝
A.农村集市发展迅速B.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C.北方经济发展停滞D.南方经济地位提升
2 . 下图为根据世界银行《2021年世界发展报告》以“让数据创造更好生活”为主题绘制的当今世界数据经济的运行框架图。这表明(     
自1990年以来,全球数据驱动型服务贸易额迅猛增长,现已占服务贸易的一半
       
A.新的经济模式在全球迅速普及B.经济全球化推动服务贸易增长
C.现代科技进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D.数据经济是当今经贸活动的主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经验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从50%—75%过程中,其人均GDP增幅在3倍左右。但巴西走完城市化这一过程,人均GDP只提高60%左右;过度城市化造成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高失业和贫困成为相伴而生的难题……材料表明巴西(     
A.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B.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C.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D.城市化牺牲区域发展的均衡性
2023-05-13更新 | 35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反映了西汉末期至南北朝初期文献记载的图书数量变化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说明:西汉末期的数据为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的结果,西晋初期的数据为当时国家藏书量,宋元嘉八年(431年)的数据为《四部目录》整理的结果。
A.大规模经济活动的开展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D.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为1999年—2006年世界难民人口数据统计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全球战争使难民数量持续上升B.“世界难民日”设立后难民数量持续下降
C.联合国难民署的政策成效显著D.难民问题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6 . 清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雨泽旱涝奏报和粮价奏报系统,其中包括经常性层层上报式的程序性奏报与不规则的个人独立奏报两种途径。这为皇帝核对、分析和判断不同来源的信息并从中获取较为真实可靠的数据提供了保障。据此可知清朝()
A.保障粮食供给渠道畅通B.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重视荒政治理体系建设D.管控地方粮价波动
7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虽然18421860年间,中国和外国发生了频繁的外交关系,但这一时期的中外关系主要建立在条约关系之上而不是外交关系上的……1860年以后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才开始迈入了近代外交的体制之下。这包括使节(或使领)的派遣,驻外使节的设立、政府级外交部门“总理衙门”的设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交礼仪以及理性常规的外事活动的逐步采用等。

————姚翠翠《略论晚清外交体制近代化的递嬗》

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转变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变原因。
(2)阅读材料二的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2023-02-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950—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折线图(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际关系演变制约人口增长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正相关
C.二孩政策推动人口持续增长D.新冠疫情影响了青年生育观
2022-05-26更新 | 51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表中数据,最可以用来解释美国(     
工业产值铁路里程生铁纺织品食品
北方90%70%93%94%67%
南方10%30%7%6%33%
A.北方内战获胜的原因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前夕的南北矛盾D.邦联体制的弊端
2022-11-27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英国,文官同政务官的关系是微妙的。常任文官具有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资料、情报和各种数据,他们又有可供支配的人力资源,往往采取“拖”、“搁”、“歪”、“逼”等手段迫使政务官就范。这样,文官不但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命令,对这些方针、政策和命令的制定还有一定发言权。这反映了当时
A.文官成为国家事务决策者B.官员间争权夺利现象明显
C.政府工作连续性受到冲击D.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滋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