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有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通过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B.辩论成为民主政治的必备素养
C.哲学赋予人们逻辑思辨智慧D.不同学派的学术交流较为活跃
2 . 公元前3—4世纪,埃及的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托勒密王朝的这些措施(     
A.推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B.导致了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
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D.加快了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
2024-03-04更新 | 164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由于他们(当地人)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据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A.把马和铁带到印度,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C.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的印度文化
D.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多元
2024-02-27更新 | 18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浩如烟海的日本古代典籍,保存了大量中国已经失传的唐诗作品和唐代诗学理论资料,成为中国学者辑佚唐诗作品、研究唐诗的重要史料。这表明(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B.日本更重视文化的传承
C.日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D.唐诗深受日本国民欢迎
5 . “飞天”是印度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飞天多为男性,且都是上半身赤裸,双手合十具有浓厚的印度色彩。北魏后期,飞天开始向女性化发展,五官均匀,身上的飘带数量多达四五条,营造出飞动升空的视觉效果。这表明(       
A.中外绘画艺术风格相互交融B.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加速
C.外来文化决定飞天风格变化D.北魏儒学受到巨大的冲击
6 . 在唐代,士人通过科举只是获得任官资格,还需通过吏部铨选才能任官。对于一般士人,吏部“循资(年限)授任”进行“常选”;对于才学之士,则通过不限资次、不限选数的“制举”等加以选拔。据此可知,唐代铨选制度(       
A.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录取规模
B.增强了选官用人机制的活力
C.导致了乡举里选的变相恢复
D.促成了官场风气的因循守旧
7 . 中国古代某一城市人们出行,习惯坐马,不习惯乘轿,“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租马)者,不过百钱。”这一城市最可能是(       
A.西周时期的镐京B.汉代初期的长安
C.唐朝前期的扬州D.北宋时期的汴京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9 . 甲骨文中常见和祭雨有关的各种卜辞。比如“燎大雨”是对大雨进行燎祭,希望免除灾患;而“壬午卜,于河求雨,燎”,是对河进行燎祭,希望降雨;“其宁雨于方”,则是通过占卜祭祀,希望雨能止息。这说明商代(     
A.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B.生产环境恶劣
C.社会生活迷信色彩浓厚D.旱灾十分严重
10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通过制定《经济合同法》《继承法》《物权法》等诸多民事单行法以及《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最终形成了完善的民法体系。我国民事立法体系的发展(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彻底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
C.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核心理念D.标志着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完全形成
2023-12-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