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从历史来看,中央与基层社会的关系,既非“皇权不下县”的“地方自治”,也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控制”。古代行政权力致力于基层秩序的稳定以及赋税徭役的征收。家族宗族负责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民事纠纷的裁决、乡约教化、协助政府管理赋税徭役的征收事务、推进资助乡村公共事业、保卫乡里,等等。乡绅作为乡里的代表与官府沟通,官府批准的福利救济经费通常由士绅承担。很多地方,保甲职役是由宗族组织中的各姓氏或房支派轮流顶充,保甲与宗族是相互融合的。

——摘编自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2 . 材料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清末开始主持修律。修律过程中,在吸收西法的同时,他力求“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沈家本主持修订的新律,无论是在体系方面还是在内容方面都效仿西法并进行了创新,但他的政治倾向决定了他依然没有超出改良的范畴。他向清廷进言:修律是“预备立宪之要著”,并以日本立宪为例加以阐明。沈家本所主持的晚清修律是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开端,是中国古代法制向近代法制过渡的转折点。他一方面对中国封建法制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批判总结,另一方面对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法律原则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和有选择的吸收,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渗透到具体的修律活动中去。他在修律中所确立的如依法治国、司法独立、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思想原则对后世特别是对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的形成有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摘编自罗立《沈家本与晚清修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家本修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沈家本的修律活动。
2020-06-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四次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