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此时的欧洲诸国,一方面,为了争霸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 对中国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他们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明的引进和改造,同时也变革了欧洲本身,欧洲也由此而发达。

——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出现“东学西渐”与中国近代前期出现“西学东渐”现象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至18世纪“东学西渐”对欧洲社会的重大影响,并谈谈你对“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认识。
2 . 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先后进行两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蒙古帝国在中亚设置达鲁花赤,建立起蒙古帝国的统治权。绰儿马罕西征后,蒙古帝国在波斯委任成帖木儿、诺撒耳、阔儿吉思为最高行政长官。元宪宗蒙哥即位后,蒙古帝国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统治,设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委任阿儿浑负责管理西亚地区,蒙古帝国中央政府与西亚建立起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蒙古帝国在中亚和西亚的早期行政统治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继承了波斯文化,恢复和发展了呼罗珊残破的社会经济,同时为旭烈兀西征和伊儿汗国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徐良利《论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的征服和统治》

材料二: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蒙古人西征的统治举措。
(2)据材料二,概述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亚历山大帝国虽曾辉煌但却是昙花一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某研究者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1月,上海《东方杂志》号召国人想象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家周谷城写下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我梦想着;此后我真能不再作什么梦想了。”

——19331月上海《东方杂志》

材料二“领导们问大家,对自己分到的房子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有什么需要。但是我们想,跟过去比已经很好了,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周围的医院、邮电局、花园、菜场什么都已经有了,方便得不得了。家里用的还是抽水马桶,那可是刚解放啊,全上海人家都还是倒马桶的呢。"

——原上海绢纺织厂先进工作者郑长保回忆1952年首次搬进上海曹杨工人新村的往事

材料三在工人新村大道的两旁,守望这欣欣的白杨,风儿挨家奔跑送喜讯……生活啊,长着翅膀在飞翔,多少个工人子女进大学,多少户工人家中挂奖状。多少青年儿女立下大志,走遍祖国四面八方,多少家庭妇女离开灶台,解掉围裙换上工装。谁说古来百家不同姓,这里的家长是亲爱的党……"

——上海诗人宁宇《工人新村漫步》(写于1957年前后)

(1)根据材料一,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周谷城这个“奇怪的梦”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述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该研究者所搜集的史料有何局限?为更全面研究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请向该研究者提供至少1条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17世纪后期控制了世界的钟表生产。英国钟表是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到18世纪,已经控制了中国市场。连《粤海关志》亦称“其土产则有大小绒哗叽、羽纱、紫檀、火石及所制玻璃镜、时辰钟表等物,精巧绝伦。”

……特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及其雇员亦积极输入钟表,用于换取中国货品。

摘编自叶农《明清时期广州与西洋钟表贸易》

材料二 广州十三行成为西洋钟表的进口中心及广州钟表业的发展,促进了中西钟表技术文化的交流沟通。清代中期广州制作的钟表在外观上保留了西洋钟表金碧辉煌的特点,而机械部分则保留西洋钟表精密准确、构造复杂的机芯,声效上保留报时与伴乐合一的“自呜钟”特点。此外,在多方面融入中国特点,材质采用色彩鲜艳、光泽明亮的蚨琅、紫檀木嵌金银丝和玻璃等材料,外形采用楼观式、亭式、花盆顶、葫芦型等中国传统形状,钟壳装饰文字突出吉祥、太平的寓恋,如“天下太平”“天下盛世”,图案则是如福寿万年、三星高照、仙人祝寿、渔樵耕读等传统题材。

摘编自冷东《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期钟表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钟表进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你对清代广州钟表业发展的看法。
2023-07-08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西方国家乡村重构历程
20世纪
70年代
西方以工业高速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减缓,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合,国家干预开始进入乡村市场,部分制造业也开始迁往本国乡村;农业生产采用工业化的标准与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20世纪
90年代
后现代主义和“城市病”催生城市社会的“乡村田园梦”,从而重塑乡村文化景观、重构乡村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引发人们对乡村空间的重新审视,农业资源保护、文化景观修复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西方国家乡村政策的价值取向。
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进入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全球性流动的加剧对乡村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西方国家乡村主体新增了跨国公司、国际劳工移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等。全球性流动不仅带来新的乡村主体,也催生了新的产业,新产业改变了乡村社区经济和环境关系,西方国家乡村呈现多 维混杂的空间格局。

——摘编自胡书玲等《乡村重构与转型:西方经验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中期以来中外历史上的“乡村重构”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发现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消化国内过刺的农产品。因此,按照美国农业部和跨国粮商的意见,解决美国粮食生产过剩的办法是让外国人也以美国人的方式来吃饭。1952年,日本内阁决定进口美国共同安全署援助的小麦20万吨。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粮食贸易,对外实行高关税和配额设置来限制美国粮食的进入。美国政府更加重视开拓远东市场,特别是日本市场。从国际层面来看,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援助是美日共同防御和相互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国家安全和美国的亚太冷战战略通过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援助政策连结在一起。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日进行粮食援助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关于粮食问题的历史启示。
7 . 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为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元朝在距行省较远的路、府、州、县所辖区域内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并建立了从首都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元朝还实现了对吐蕃地区的直接管理,并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管理系统。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为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军队戍守的同时还进行屯田。辽阳行省是东北边疆的主要管理机构,下设71府,对境内的女真族等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针对西北边疆的情况,除了设置军政机构、建立驿站等举措外,还采取了其他措施,如通过册封、联姻等笼络畏兀儿首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强调“中外一家”,无“华夷”之别,内外之分。在此思想指导下,清朝废长城,拆藩篱,改土归流,内外一体治理……逐渐使边疆与中原融为一体,开启了一体化的新进程。

——摘编自陈季君《论中国古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以清朝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合作社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80%的加工农产品来源于合作社,70%的农产品出口来源于合作社。美国农业合作社服务功能完善,美国现在已经形成了涵盖了产前、产中及产后业务的综合的、一体化的合作社。美国农业合作社的类型多样,可按三类标准进行划分。美国农业合作社经营规模逐渐扩大,财务状况越来越好,而合作社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资金管理。1922年—1968年美国政府为合作社颁布了多条法律,法律主要涵盖合作社的收入、信贷、税收和营销等方面。此外,政府鼓励合作社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当中,通过合作社这个桥梁,把政府、涉农教研机构所提供的科研成果、农业技术传递给分散的农场主。

——摘编自李旭、李雪、宋宝辉《美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特点、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2014年1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超过全国农户总数的35%,但与发达国家90%以上的入社比例还相距甚远。而且农业合作社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山东、河南、吉林及黑龙江等农业较发达的省份,偏远的西部地区农业合作社数量非常少。从经营领域来看,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和畜牧业,这两类合作社超过全国合作社总数的70%,而且其经营内容绝大多数侧重于农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缺少再加工产业,利润率较低。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产前资料供应、产中生产指导及产后销售帮助,提升个体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同时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摘编自赵冉、苏群《美国、日本农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农业合作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农业合作社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的启示。
2023-05-03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一个庞大的制度系统,往往寓“协商”于决策之中。秦朝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等都与大臣商议。汉代承袭此制,协商的议题更为广泛,如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都要协商。集议一般由丞相、御史大夫主持,如果议题特别重要皇帝也会参加或主持。参加集议的人数根据议题牵涉面而定,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汉代设置了针对国家某项重大政策的“专题协商”会:如有关经济民生领域的盐铁专卖会议等。隋唐建立起一套“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执行”机制。在明清两代,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选任、重大案件审理通常都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协商”的作用,并谈谈你对政治协商的认识。
2022-05-27更新 | 27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的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内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形。在相互交往中,人们的忠诚对象由神圣的天国转为世俗的人间,人们开始认识、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民族情感更为增长。人们在随后批判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还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表达出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近代民族主义作为理性的政治观念,为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政治价值和观念符号。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材料二   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并综合材料谈谈从近代中西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巾得出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