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界两位学者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反思。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胡适1923年,提出中国还不曾受到科学的赐福,因此不必菲薄科学。
1929年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中把“全盘西化”的提法修正为“充分世界化”,认为肯往前看的人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自由接触,借西方文化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
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两种文明虽性质不同,但具有互补性,主张融会、调和西方文化,再根据中国“实境”吸收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三种新文明”,强调正确认识国情,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材料二   浮田和民(18591946)在《史学通论》中指出:亚细亚者,文明起源之地也;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欧美之文明,实渊源于罗马;罗马之文明,渊源于希腊;希腊之文明,实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近世欧洲文明之起源,为第十四世纪所行之罗盘针及火器之用法,并十五世纪前半期之印行术,而此三大发明,非欧人自为。苟无亚,何有欧?今欧人忘却亚人之恩,而反讪谤亚人……此言也,无理甚矣。

——摘编自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位学者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浮田和民观点的理解。
2023-04-28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2023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为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元朝在距行省较远的路、府、州、县所辖区域内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并建立了从首都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元朝还实现了对吐蕃地区的直接管理,并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管理系统。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为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军队戍守的同时还进行屯田。辽阳行省是东北边疆的主要管理机构,下设71府,对境内的女真族等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针对西北边疆的情况,除了设置军政机构、建立驿站等举措外,还采取了其他措施,如通过册封、联姻等笼络畏兀儿首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强调“中外一家”,无“华夷”之别,内外之分。在此思想指导下,清朝废长城,拆藩篱,改土归流,内外一体治理……逐渐使边疆与中原融为一体,开启了一体化的新进程。

——摘编自陈季君《论中国古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以清朝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认为德国的扩张是有限度的,和平是可以维持的,德国的扩张是可以满足的,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安抚德国,对德实行了绥靖政策。英国多方面压制法国,破坏了法国的同盟体系,削弱了法国的办量。同时,在与苏联谈判过程中,英国缺乏对谈判的准备和与苏联联合的诚意,对苏联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时,英国担心苏联趁机扩张,导致英苏之间的谈判失败。

——摘编自李怀顺《论英国绥靖政策的错误和教训——兼论二战的不可避免》

材料二   苏德战争爆发后,党中央、毛主席迅速作出了反应。1941623日,政治局紧急召集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主席起草的一份决定《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会议谴责了法西斯侵略,指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一切力量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我党呼吁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

——摘编自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

材料三   20142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是首次由中国最高立法机构以立法形式设立,通过举行国家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摘编自张俊《国家公祭日——不能忘却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采取的政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并说明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全球治理的认识。
2023-02-24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19531957年政府先后8次发出指示,改变自由迁移政策,为控制城市人口现模,限制农民进城。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首次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体公民被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的粮油供应由国家解决,从而形成了与户籍相关联的社会福利制度。19821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19841月中央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0月,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指县以下集镇,不含城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办理入户手续,除口粮自理外,其他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据统计,19841990年全国共计有500万农民落户城镇。2016年相关政策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摘编自郭东杰《新中国70年∶户籍制度变迁、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


(1)归纳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2)谈谈你对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变化的认识。
2022-04-24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000分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92日,星期四。驻军,庄里镇。

今天开方面军抗日誓师大会,正式宣布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零师……街上都挂了青天白日的旗帜祝贺。

下午1时……一万多指战员等着主席宣布开会。有如下三个重要训话∶

一、朱总司令训话大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到了华北,占领了平津,并且打到上海来了……华北一万万五千万人民正在盼望我们到华北去……我们不与日本的飞机、大炮打,我们专打日本的后、侧方的铁道、汽车路、火车、汽车、粮食窝,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的!……

三、贺总指挥训话:10年前我们为什么丢开白帽子戴红帽子,今天为什么收起红军帽子戴国民革命军帽子。过去因为国民党叛变革命,今天为了抗日,我们戴国民革命军帽子没有关系,只要是为民族解放的事,老子穿花裤子都可以的。

——摘自《王恩茂日记·上》


(1)根据日记内容说明此次誓师大会的历史背景,并分别概括"朱总司令"和"贺总指挥"讲话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日记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使用日记史料进行历史研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6 . 16世纪以来全球联系加强,中西文化交流随之更加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欧洲被称之为“中国的欧洲”,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字认识中国文化。16世纪下半叶,欧洲陆续出现葡萄牙人的《中国报道》等记述中国的著述,种类繁多,如《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国植物》《中医津要》《中国礼仪论》等。他们还将儒家的“四书”译为西文出版,既为欧洲“汉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亦促成欧洲社会“中国热”风潮出现。

——马建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   但是“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赫尔德认为“这是一个为避免犯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绝、窥测、阻挠的态度”。19世纪时,欧洲流传一个比喻“这个帝国是一个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它体内的血液循环已经停止”。当更多的欧洲人这样看中国时,他们的军舰来叩关了。

——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材料三   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然自欧战发生以来,西洋诸国日以其科学所发明之利器戕杀其同类,悲惨剧烈之状态,不但为吾国历史之所无,亦且为世界从来所未有。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其怀疑之意见,而吾国人之效法西洋文明者,亦不能于道德上或功业上表示其信用于吾人。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之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之所在。

——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


(1)据材料一、二,概括16至20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中国认识的变化及原因。
(2)分析材料三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态度改变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上层社会嗜茶成风,民间饮茶也更加普及,同时国外市场开辟并迅速发展。从事茶叶生产的除农户外,还有流民、僧人等,其中专门种植茶树、以种茶为业的农户逐渐增多,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植茶或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或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他们在日常种植中形成多种栽培方式,有条植、丛植、粮茶间作、茶轮作等适应不同山区特点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经济效益远优于种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种了茶树,扩大了茶园的面积,减少了稻米的生产。

——摘编自孙洪升《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原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于17世纪早期首次由荷兰人引入欧洲。在荷兰,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物,成为治疗当地多种疾病的优良药草。后来医学界通过科学实验证明茶叶药性对人体健康有益,茶饮逐渐成为一种日常饮料。18世纪末贫困家庭也习惯喝茶,结果荷兰四分之三以上的啤酒厂走向衰退。由于茶叶是西方固定的进口商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他们往往采取提前定货方式,以获取符合其要求、数量充足的商品,从而使茶叶具备了期货的性质。当茶饮逐步被当作日常饮料时,一方面荷兰各大城镇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叶,茶商在包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荷兰人对茶器收集以及茶亭兴建的热衷,荷兰在这一时期对中国的许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形成一股“中国热”。

——摘编自刘勇《中国茶叶与近代荷兰饮茶习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茶叶发展特点及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茶叶贸易给荷兰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当时“中国热”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茶叶贸易这一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2   片段1   某本文学作品《雾都的一抹霞光》记载: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趋势比较明显。

片段2   18521011日的《泰晤士报》报道: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当时工人的劳动条件相当恶劣,厂房狭小简陋,被污染的空气几乎使人窒息,工伤事故频频发生。工人尽管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但工资微薄,并时时面临失业的威胁。大机器的采用也把妇女或儿童卷入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境况更为悲惨。工人的住宅区是大城市或工业区的贫民窟,街道狭窄拥挤,房屋低矮破旧,天空浓烟密布,地下污水横流,那里似乎成了贫穷、疾病或犯罪之集中地。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辅助读物

材料3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了无产阶级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

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它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或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马克思或恩格斯还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的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使用材料二的两个片段进行历史研究时,你会有限选择哪一个片段?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3)两次工业革命发生时,中国统治者们对其态度如何?导致了什么结果?
(4)根据材料,从其主要内容方面,指出马克思主义如何评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今天我们要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
2022-04-3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经历着人口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区域的高速聚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作居民的个人事务。由于当时环境治理尚未起步,工业废物排放给城市卫生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严重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

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改革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70年,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创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自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专门负责街道保洁工作。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垃圾处理工作,私人企业、民间团体积极参加。19世纪后半期疾病防治也取得了新进展,传统检疫中采取的“隔离”手段得到继承和强化,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疾”工作,国会陆续颁布《国家防疾法》《检疾法案》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疫病肆虐。中共中央组织人民群众先后发动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此外,教育和文艺界人士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也积极进行防疫宣传,各地民众逐渐从应对疫病的封建迷信中走了出来,科学防疫与治疗被广泛认同。经过10余年的努力,曾经在旧社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或基本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I960年,毛泽东就新中国卫生防疫工作成就指出,把卫生工作看作一项孤立的工作是不对的,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的体质,使身体康强,环境清洁,与生产大跃进、文化和技术大革命相互结合起来,具有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意义。

——据李洪河《新中国疫病流行与社会应对(1949195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背景,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美在国内疾病防控中的主要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新中国建立之初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的认识。
2022-04-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