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
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950~1957
55196~64653
9137~10618
16.55~16.42
1958~1960
65994~66207
12210~13731
18.50~20.74
1978~2006
96259~103475
15230~19686
15.82~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 .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礼仪制度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礼记》中的很多篇目对人们起床以及入睡时间、从早到晚不同阶段所应该从事的劳作类型及承担的职责等进行了明示和阐述。自周代起,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在我国古代社会,一般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并且通过家训家风的形式将这种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下去。

——摘编自杨玲《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以其先进的精神体现,教育激励着劳动人民以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路中,形成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时间劳模来源评选标准代表人物
20世纪50年代产业工人、农民劳动竞赛的“劳动最伟大”的老黄牛形象“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盐田大改造”孙华喜
20世纪60至70年代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贡献者“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王进喜
20世纪80至90年代产业工人、农民、企业家、科学家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的“当代愚公”“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

——摘编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评选劳动模范的变化,并谈谈你对劳动模范评选的认识。
2024-02-24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在察举、征辟之外还实行“任子”方式,这是世袭制在汉代的反映。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三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选官制度相比,隋唐选官制度的进步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特点。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员选拔制度的认识。
4 . 议会民主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种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7-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案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1689《权利法案》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
1694《三年法案》规定议会是常设性立法机构,至少3年召开一次。
1697《年金法案》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1701《王位继承法》国王继承者必须是国教徒;国王未经许可不准出国;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
1832《改革法令》废除56个保守的“腐败选区”,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

——根据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予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不少国会议员也意识到,造成“帝王式总统”的原因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

——摘编自赵可金《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议会斗争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斗争的实质。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分析美国“国会过于虚弱”的原因。这些反映了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的什么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议会民主的认识。
5 . 禅让制的真实性是一桩千古疑案,历代争论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诸子的争论

言论出处
古者舜耕历山……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贤》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命也。《孟子·万章》
世俗之为说者日:“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鼓位至尊,无敌於天下,夫有谁与让矣?道德地备,智惠甚明,南面而听天下,生民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荀子·正论》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说疑》

学者的结论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司马迁(汉)《史记·五帝本纪》

观近有奸雄奋发,自号勤王,或废父而立其子,或黜兄而废其弟,始则示相推戴,终亦成其篡夺,求诸历代,往往而有。必以古方今,千载一揆。斯则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语耳。

——刘知几(唐)《史通·疑古》

“唐虞揖让”“汤武征伐”,都是为公而不为私,实在是儒家的学说,并非实有其事。……儒家的学说,都是孔子所创造,并没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的圣人。……世界究竟是“进化”的,后世总比古人好。譬如“政体”,断没有后世是“专制”,古时候反有所谓“禅让”之理。

——吕思勉(1884-1957)《中国史》

考古发掘

山西裹汾陶寺遗址被学者认为是早期尧舜之都。1978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没有发现这一时期有突发的大规模人员伤亡的遗存,这与历来暴力夺权都会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的常理不符,由此证明尧舜禅让是历史真实存在的。

——据《探索发现一考古进行时·寻找尧舜之都》

(1)诸子关于禅让制的争论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指出三位史学家各是从什么角度研究禅让制的?
(3)陶寺遗址能否证明历史上存在禅让制?谈谈你的看法。
(4)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你认为禅让制是否真实存在?说明理由。
6 . 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

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后,为巩固中央集权及防御匈奴侵袭,西汉建造了长安城。长安城周长25公里,有12个城门。长安城除宫殿外,还有一般的平民居住地闾里,据统计,长安城最盛时有人口30万。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汉长安城和古希腊雅典城在城市功能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城功能不同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功能的看法。
7 . 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汉长安城和古希腊雅典城在城市功能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城功能不同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功能的看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秦汉以来,汉字虽已逐渐统一,但地域方言纷杂。近代以来,在“智民救国”思潮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语言统一的重要性。康有为告诫世人,印度因语言文字纷杂,“不能联会齐一人心”,是以弱亡。1902年,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上书管学大臣张百熙:“今教育名家,率谓一国之民,不可使语言参差不通,此为国民团体最要之义气也。”这一“语言统一”意见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1904年颁行的《学务纲要》要求各学堂“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各省学堂教员,均以官音讲解”,1911年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明令以官话为国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摘编自崔明海《近代国语运动研究))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口流动的自由化,国家通用语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工其。2000年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显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仅为53.06%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始正式实行,以立法形式明确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目标。从这一时期开始国家把国家通用语的普及程度与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关联在一起,将普及程度视为国字和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强调其增强凝聚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摘编自杨常宝《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语境下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历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语言统一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1世纪以来国家通用语推广活动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加坡开埠两百年来,一方面吸收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法治,另一方面传扬东方的伦理和道德观念,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朝野同倡”儒学,儒家理念成为国家的“共同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有学者据此认为只要充分发扬儒家伦理就能极大推动现代化进程。


结合所学知识并自拟论题,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理解和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