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1 .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孟德斯鸠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重要倡导者。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认为,一个国家的领土、气候、土壤等要素,对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民族性格、道德面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请结合上述观点及所学知识,谈一谈您对“地理环境决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这一问题的认识。
2016-04-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等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晚清新式学堂的经费主要有整旧为新(将旧有教育机构的资产屋宇作为新式学堂的校产费用)、官款拨给、民间捐助、学生缴费等几个来源。在大规模兴学伊始,整旧为新可以为教育提供较多的房产、资金支持,但可供改造的资源毕竟有限。金融形势的恶化、财政的超负荷运转,使清政府根本无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统治者对于新学又往往具有本能的抗拒,1867年关于京师同文馆开办算学馆的争论、1881年留美幼童的撤回,都清楚地表明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恐惧心理和排斥态度。教育领域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明确,也使得学生和民间投资者对于高昂的学费心存疑虑,学生故意浪费粮食、挥霍无度,导致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清末仅由饮食引发的学潮就达21次之多。

——整理自金林样、赵会可《晚清新式教育经费不足原因分析》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前,我国未提出过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的要求。改革开放后,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提出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财政支出的比例。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由1991年的2.81%上升至2016年的4.22%。

——摘编自王善迈《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与展望》

(1)结合材料一,归纳制约晚清新式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认识。
2024-05-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1%,而法国是25.2%,美国是13%,俄国是7%。到1861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重已达62.3%,而法国是28.9%,美国在1860年仅为19.8%。这与英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压倒性优势,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批农民脱离土地流入城市,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在英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制造业和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如   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舍菲尔德。一批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起了先锋作用,如贝里、普雷斯顿、奥尔德姆等。一些传统老城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东部和西部的一些城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如诺里奇、约克和埃克塞特。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外来移民逐渐增多。英格兰大城市吸收的外来移民主要是爱尔兰人。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在格拉斯哥的20 万人口中,有3—5万爱尔兰人。到1860年,城市化向高层次迈进时,其他国家的实业界人物、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如德国人、希腊人、瑞士人、法国人以及各国的犹太人。他们集中在大城市,尤其是伦敦。

——摘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具体表现,并谈谈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2024-04-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思想应运而生,形成了一系列包括自然状态、自然理性、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在内的法哲学世界观。古典自然法思想的强大力量波及影响了民法典的创造发明,促进了近代大陆法系的法典编纂运动。而公元11、12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更催化了法国民商法吸收借鉴罗马法的过程,蒙彼利埃大学和图卢兹大学等成为研究《查士丁尼法典》的中心,实务法学家阶层也日臻成熟。此后,当工商文明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向现代社会层层逼近之时,当法国的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之际,法国顺应时代需求在自己的法律文化中反馈了大量契约、信贷、投资、破产、海商等方面的民商规则,使法国法律一开始就与城市商品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部反映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法律制度也就呼之欲出了。

—摘编自张波《(法国民法典):世界民法典的先驱与垂范》

材料二   1900年1月1日,《德国民法典》开始施行。与《法国民法典》以罗马法的《法学阶梯》为蓝本,分为三编(即人法、物法、债法)不同,《德国民法典》以罗马法的《学说汇纂》为蓝本,分为五编,即:总则、债、物权、亲属和继承。编纂《法国民法典》时,起草者们迫切希望编纂出的法典能够迅速为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因而拿破仑和立法者们非常倾向于通俗、简明的民法文风。《德国民法典》则显得抽象难懂,这与起草者们根深蒂固的日耳曼式思考方式不无关系,他们倾向于运用日耳曼民族善于逻辑理性和抽象思维的长处来表达思想,并用专业化法学术语来书写文本,对没有受过法律专业训练的人来说较难理解和掌握,它是法学家的法律而不是一般人的法律。德国著名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和克茨合著的《比较法概论》甚至指出,德国民法典的实际继受几乎没有发生。

——编自杨晶《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法国民法典》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法民法典的不同,并谈谈两部民法典的编撰给我们的启示。
5 .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慢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谋定物质基础。

——摘编自马克思《不列频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1853年)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考察过爱尔兰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惨况”后,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爱尔兰陷入“糟糕的社会状况”之中。马克思晚年摈弃了早期关于印度社会的认识和观点,丝毫不见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影子。

——摘编自胡洁瑶《从“双重使命”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殖民体系的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对印度和殖民主义问题的认识变化,并围绕马克思对殖民主义认识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7 . “卖猪仔”是广府粤语中常用口头语,是指近代以来被欧美人通过本地蛇头以坑蒙拐骗的方式出洋做苦工,多数从事挖矿或修建铁路等。被诱拐的华工命运凄惨,充满了血泪。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绪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予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提出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里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

——摘编自裘伟廷《丁龙

——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

材料二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美洲各地华侨纷纷致电中国政府,要求政府开国会以拒绝日本的强求,华侨愿筹款以赞助国民政府。然袁世凯却于19155月签订“二十一条”,这使得美洲华侨社会掀起了抵袁运动,视袁为国家“走狗”。

——摘编自高金歌《中国民族主义传播与美洲华侨反日运动研究(1912-1928)》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丁龙被贩卖到美国加州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卖猪仔”现象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31年—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


《张骞出使西域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时外交往的史实

朝代史实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宋朝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幅壁画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各朝代对外政策变化趋势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十五至十八世纪,欧洲列强对非洲以暴力掠夺为主要特征。十五、十六世纪,以掠夺黄金为主,十七、十八世纪,以贩卖奴隶为主。长达四百多年的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了约一亿人口,相当于1800年非洲大陆人口的总和。从十九世纪初到1876年,对非洲主要是领土占有和殖民,把非洲变为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从1876年至二十世纪初,十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据严鋕钰《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和瓜分非洲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发达国家从各自利益和长远需求出发,普遍重视非洲的发展,既发展经贸合作,也直接开展援助。欧美国家对非关注重点逐渐从政经建设、军事控制转至安全稳定、移民管控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非洲投资的规模日益扩大,领域逐渐丰富、地域不断扩展,并形成了协调性好、持续性强的对非洲投资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起,非洲经济保持了近20年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约为5%。

——据王涛、鲍家政《美国对非洲投资的历史透视与现状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列强对非洲殖民方式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西方国家重视非洲发展的认识。
10 . 维护国家主权是国之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月,英国水兵因武汉民众集会庆祝国民政府迁汉和北伐胜利,刺伤中国民众数十人。事件发生后,武汉各团体代表商定对英办法八条,30余万市民举行反英大会,促使政府积极交涉,最终收回汉口与九江英租界。国民政府收回汉潺租界,迈出了中国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一步,对以后中国打破不平等条约的桎梏,争取民族平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魏宏运《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9101日,周恩来发出致各国公函,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收回汉将英租界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选取某一史实说明新中国外交是如何践行这一方针的。
(3)综上,就如何维护国家主权谈谈你的看法。
2023-01-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