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该文例举了皇帝获取信息的渠道即“言路”。)

材料三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     (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
(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乡诉讼是明代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洪武三十年(一三九七年)四月,明太祖颁布钦定之《教民榜文》,榜文共四十一条,对于乡诉讼有详尽的规定。关于乡诉讼的具体内容大致如下:乡诉讼的法官是本管里甲(指里长及甲首)及老人,他们是兼任法官,乡诉讼管辖的案件是一乡之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乡诉讼采合议制,必要时得刑讯当事人。乡诉讼的法官均系里甲或老人,其所谓判决系合议制之决定,或有书面,或无书面,并不一定。其判决之依据为国法、人情与风俗习惯等规范。明代乡诉讼之判决有类于现今之乡镇调解委员之调解;乡诉讼的目的在于减少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但因里甲及老人的素质良莠不一,判决未必公正。判决之后,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服,得于乡诉讼判决后上诉州县衙门。明代乡诉讼之施行,曾经发生几次变化。总的来说,成化之前,尚能依敕令施行。弘治以后,渐难施行,上述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多径向州县衙门呈控。

——据《中国审判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乡诉讼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乡诉讼的影响。
3 . 近代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对本国发展道路有过许多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狭隘性日益明显:有远见的人士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必须拓宽对西方的认识和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工业技术,而应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系、社会结构、科学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对这些领域的西方作品进行翻译,成为改革和革新最主要的前提条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邢贵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材料三 20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提出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邓小平强调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摘编自刘晋袆《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延承与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以后中国现代化进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继承与发展的体现。
4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是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为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在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站,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力量,自己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郑广谨等著《中国红军长征记》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着何种分歧,并分析产生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021-03-09更新 | 5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2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影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朝太医局奉诏广征民间有效药方编纂的制剂规范,刊刻盛行于宋元时期。

——摘编自傅维康等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等

材料二   明代名医医药学知识来源统计

学医方式自学师从名医师从家人
全国总计/人101271769

——摘编自【美】艾提捷等编《中国医药与治疗史》

材料三   18世纪末到维新以前,日本江户医学馆以忠、孝、仁、慈为本,主授《本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兼授针灸、儒学和诸子百家等,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同时期,欧洲各国派出一批传教士来华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译介和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

——摘编自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简述当时日本人和欧洲人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有何不同。
(3)“中国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为其编写入选理由。
2023-04-28更新 | 38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的原则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南宋学者陈亮、叶适对北宋初期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进行了批评,他们说: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jiā),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huī),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水心别集》卷10《实谋》

唐失其道,化内陆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纲纪二》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有何特点?
(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得失。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并分析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2021-11-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日益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1870年以后,法国的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第一步退让是由过去坚决不肯妥协、死死抓住政权不放的保皇党人做出的,这以后,法国就确立了议会的统治;法国也不再发生革命了,开始用协商的手段逐步建立民主制度

——钱乘旦《英法德三国的现代化经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指出其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