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1820—2011年中国人口及城市化率略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8203737723506.3
18933367726687.9
194954167576510.6
19606620713075.8819.75
199211717132374.3527.63
201113473569078.6351.27
A.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于鸦片战争前
B.新中国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而加快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D.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2 . 下图为“环大西洋革命”,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殖民统治矛盾激化是根源B.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C.大西洋两岸革命相互促进D.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扩展
3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6次组卷 | 5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古代中国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而西方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这两句话可以进行如下历史解读(     
A.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B.长安城设计对罗马城市交通有借鉴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与罗马两地之间交通网络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2022-11-10更新 | 742次组卷 | 4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光绪皇帝在《明定国是诏》中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下对材料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表现了反对维新变法的政治倾向B.说明了维新变法一定程度的局限
C.强调了西学对时弊的纠偏与补正D.反映了清廷权力结构的不断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A.北方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加强
C.农业生产恢复D.社会分工扩大
8 .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的一个分裂时期,下图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对此图解读
A.南方在对峙中处于优势B.此时期国家不断走向分裂
C.分裂阻断了南北方交流D.客观上利于南方经济发展
2022-01-08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 ,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镇压成形等生产工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历史结论要与民间传说相印证B.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得到实证
C.民间传说的史学价值得到验证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2022-11-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教研联盟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劳动中的人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问世。他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约翰·温奇库姆建立了一个作坊(1564年),200名织工集中在一间又长又宽的屋子里,使用200架织机,200名学徒帮忙,100名妇女梳理羊毛,200名少女运转线杆的纺车。捡选羊毛的工作由150名儿童来完成。呢绒一经织成,即交到50名剪毛工人和80名整理工人手里。这个作坊还有一个雇佣20名工人的漂洗作坊和一个雇佣40名工人的染坊。监督者的作用就是使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合理化”。这一过程包括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想方设法去考核每一单位的投入产出,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要素组合,其结果是鼓励了技术创新,导致了组织创新。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福雷德里克·泰勒出生于宾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科学管理”方法出现在美国不是偶然的。他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工序,然后对每一个工序中工人的劳动动作和时间进行研究,进而根据专门化的原则设计工人的动作和机器的功能。智力被驱逐出了车间和工厂,在那儿只留下没有大脑的臂膀和适应钢铁装置的肌肉装置。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尽管泰勒制受到劳工组织的反对,但是仍然被迅速推广开来。

材料三   1979年,全世界有1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3000台在美国,法国有150台。“合并者”是一种焊接机器人,它样子像一只螳螂。它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他腾空机器,而后归位,为下一个汽车做准备、它一小时能经手110辆汽车,它永不疲劳,它永不抗议,它永不缺勤……当然,它也不买车……

——叙述者为一名法国汽车制造厂的工人


请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劳动中的人”的变化进行解读。
2022-04-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