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2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影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朝太医局奉诏广征民间有效药方编纂的制剂规范,刊刻盛行于宋元时期。

——摘编自傅维康等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等

材料二   明代名医医药学知识来源统计

学医方式自学师从名医师从家人
全国总计/人101271769

——摘编自【美】艾提捷等编《中国医药与治疗史》

材料三   18世纪末到维新以前,日本江户医学馆以忠、孝、仁、慈为本,主授《本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兼授针灸、儒学和诸子百家等,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同时期,欧洲各国派出一批传教士来华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译介和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

——摘编自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简述当时日本人和欧洲人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有何不同。
(3)“中国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为其编写入选理由。
2023-04-28更新 | 38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怎样治国,孔子认为,用政令来约束,用刑罚来整治,只能使老百姓暂时免于罪过却不会使其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教育,用礼仪来要求,不但能使老百姓知道羞耻而且能够使其敬服(《论语·为政》)。孔子还强调,政令宽和,老百姓就会轻慢,得施以刚猛之策进行纠正;政策刚猛了,民众就会受到摧残,得再施以宽和之策;宽、猛互相调剂的政策才是政治和谐局面的由来(《左传·昭公二十年》)。

——摘编自陈生玺《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

材料二   秦汉更替是德法关系的又一次大变革。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以专任法治而强,实现大一统。代秦而兴的汉朝,经过数十年的思想更迭,逐渐接受儒家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治理思想。到隋唐时期,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德法并重模式日趋成熟。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言之有理工作室《揭秘古代中国德法共治传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治国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唐等朝代德法共治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计簿”,御史大夫检查计簿所载数据的真伪,丞相府则据实以行奖惩,绩优者升迁。为了防止官吏弄虚作假,汉朝颁布了《上计律》《功令》《考功法》,其中规定了“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的行为为欺谩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吏,也要免职。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具体要求,偏重在职才能的考察。各部门长官在对其下属进行初考后,考核结果要“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

——摘编自刘守芬等《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172日,陕甘宁边区制定施行《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明确边区民政厅组织3人以上的考绩委员会进行干部考核,分级进行,每年一次。边区政府明确了干部任用的四条标准,即“拥护并忠实于边区施政纲领;德才资望与其所负职务相称;关心群众利益;积极负责、廉洁奉公”。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其中工作以“研究进步、著有论文”为一等,“研究进步、富有创造”为二等。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考核时特别强调,对公务人员有功或有过,人民有用任何方式向政府控告及建议之权。此外,上级政府经常派员到各处巡视,以巡视所得的材料作为考核的参考或根据。在扎实有效的干部考核作用下,延安时期“公务员不是站在老百姓头.上的官僚”,他们“只是群众中间的先进分子,以自己的艰苦精神及模范作风影响推动群众”。

——摘编自康小怀《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考核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干部考核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考核制度的历史启示。
2022-03-19更新 | 37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上层社会嗜茶成风,民间饮茶也更加普及,同时国外市场开辟并迅速发展。从事茶叶生产的除农户外,还有流民、僧人等,其中专门种植茶树、以种茶为业的农户逐渐增多,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植茶或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或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他们在日常种植中形成多种栽培方式,有条植、丛植、粮茶间作、茶轮作等适应不同山区特点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经济效益远优于种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种了茶树,扩大了茶园的面积,减少了稻米的生产。

——摘编自孙洪升《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原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于17世纪早期首次由荷兰人引入欧洲。在荷兰,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物,成为治疗当地多种疾病的优良药草。后来医学界通过科学实验证明茶叶药性对人体健康有益,茶饮逐渐成为一种日常饮料。18世纪末贫困家庭也习惯喝茶,结果荷兰四分之三以上的啤酒厂走向衰退。由于茶叶是西方固定的进口商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他们往往采取提前定货方式,以获取符合其要求、数量充足的商品,从而使茶叶具备了期货的性质。当茶饮逐步被当作日常饮料时,一方面荷兰各大城镇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叶,茶商在包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荷兰人对茶器收集以及茶亭兴建的热衷,荷兰在这一时期对中国的许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形成一股“中国热”。

——摘编自刘勇《中国茶叶与近代荷兰饮茶习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茶叶发展特点及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茶叶贸易给荷兰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当时“中国热”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茶叶贸易这一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