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学生入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教育经费来源有等级之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学校开设三类基本课程,一是识字,二是诗赋 , 三是经术(儒家经典)。后来,由于科举取士深入人心,学塾也重视制科文字(八股文)的习作,为科举考试作准备。另外,私塾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小学怎么上》

材料二 学习生活: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追求实验生活即教育的真实性。以共生活共甘苦为原则,养成生活的正确意识和态度。

生活目标: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学习方法: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会唱十二首新歌、会弄一种乐器、会表演六种话剧、会打六套拳术、会开留声机、电影机和无线电收音机。

—— 汪达之《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教育大纲》(1934年)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成有利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入课本入课堂、入脑入心……2017年,历史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出台。新课标注重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新增了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阐述,深化高中学生对人类发展基本脉络的认知。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相比,20世纪30年代淮安新安小学教育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代中国教育所体现的核心理念。
2023-03-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大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当政后实施的社会救助措施达116例。内容涉及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尊老恤老、鳏寡孤独救助、疾病与残疾救助、优抚和减免租调贡物等方面。孝文帝时代的社会救助实践是非常突出的,不仅争取了人心,赢得了更多人对社会改革的支持与拥护,而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乃至后世君主的恤民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文涛《北魏孝文帝时代社会救助试论》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推崇儒学,鼓励农业生产,任用贤能,在借鉴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起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着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

——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及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北魏相比,唐代社会救助有哪些发展。
3 . 官员选拔与任用制度。

材料一   宋代,凡选人(包括官员所荫补亲属、同进士出身与特奏名者)及宗室子弟需铨试合格,方能参注文职差遣,成为文官。宋高宗朝,每铨试十人取七,孝宗乾道二年,每年只春试,二人取一,光宗朝又减为三人取一。孝宗以前,凡“补文学者与恩科人皆免铨试”,以示照顾。

“孝宗以为非是,亦命试焉。”在铨试时,朝廷让互相熟悉的人三人或五人结为一保,互相监督,如有欺妄,同保人都受罚。绍熙年间,宋光宗又仿照科举考试中复试官僚子弟的做法,制定了廉试之制,即铨试中格人均需到吏部长贰厅前复试小经义一道,试中方可注差遣。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官员考试任用法初论》

材料二   1931年,中央执委会相继发布了《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等法律文件。省、县、区、乡和城市苏维埃等各级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主要领导,都要求必须通过选举正式生效,选举后还要举行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如选举不合法定程序,则无效。从候选人提名到整个选举结束,从日常工作到贪污受审,苏区公民可以随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中央给苏区各级党部及红军训令》中提出,苏维埃政府用人“必须吸引广大工农群众参加政府的各部各委的工作”。《工农监察部的组织条例》中规定要选用“坚决的有阶级觉悟的”工农分子。长冈乡苏维埃干部谢昌宝时刻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被选拔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专门称赞他为可敬的模范工作者。

——摘编自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光宗两朝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央苏区政府工作人员任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政府工作人员任用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与血缘组织密切相关的家族政治,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东周时期列国争雄,同时又蕴含着强烈的统一趋势,文化上反倒有深度的互动交融。秦汉帝国则完成了中国八大核心文化区的政治统一,并持续扩展到周边更广大的一些区域,文化上也日益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摘编自戴向明《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材料二 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继续开疆拓土,经过不断的开拓和经营,汉朝建立了一个东起东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南抵南海、北至贝加尔湖,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刘邦建汉后,实行无为而治。后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在叔孙通、陆贾等人的劝谏下,逐渐重视儒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最终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后,其辖境内民族统称为“秦人”。汉朝建立后,国力不断强盛。在与匈奴、诸羌、西南夷、百越和西域诸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各邻国和邻族逐渐称汉王朝的使者为“汉使”。到东汉时,汉民族已有“汉人”之称。

——摘编自段红云《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