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得之……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史料二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佛陀,原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之教。

——[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总护西域三十六国。有汉一代,中央政府任命的西域都护有20余人,以东汉的班超最为著名,汉和帝称赞班超“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除西域都护府等中央派出机构外,西域地方事务由汉朝册封的西域诸国君长具体管理。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这些地方官员达376人,“皆佩汉印绶”。自汉代以后,历代中央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设置机构行使管辖权,如东汉的西域长史府、唐朝的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元代的行省制、清代的伊犁将军等。1884年,清朝政府批准新疆建省,改称西域为“新疆”,实现政治体制的划一。在西域都护府的管护之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架起了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陆上桥梁,惠泽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王珍《西域都护府:开创中央王朝有效管理西域的先河》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管护西域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4-03-22更新 | 15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塘厦中学、第七高级中学、济川中学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32年,英国颁布《制帽法令》:“鉴于英国的制帽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以及本国内制造帽子的贸易已经大量出口到美洲殖民地……特规定:自1732年9月29日起,任何染色、未染色的成品或半成品帽子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英属殖民地内的任何地方运载或装船,由任何人外运。”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英国本土的技术领先优势B.排斥其他列强在美洲的扩张
C.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D.限制美洲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它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而且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该学者评论的制度是(       
A.小农私有制B.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 香料曾经是西欧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去东方寻找香料,基督教也认为香料是神圣的。而到了18、19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中,东方的香料却被赋予了异域、颓废等意义。这反映出(     
A.欧亚两地关系正在发生变化B.新航路开辟后商品价格下降
C.思想解放破除对香料的迷信D.工业生产发展不再依赖香料
5 .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发起道德改革运动,矛头直指懒惰、铺张浪费和过度消费等。英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认为,在吸烟、喝酒、宴乐、奇装异服和把时间滥用在偷安和享乐方面的普遍的堕落,使英国的事业遭到不幸。这场运动的兴起(     
A.深受价格革命影响B.旨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理性主义精神D.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6 . 下图是“欧洲教育(Education),圣经(Bibles),科学(Science)和商人手册(Merchants’Manuals)四个学科领域图书印刷数量的年度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印刷书促进人文主义文化的发展B.欧洲的印刷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C.印刷书出版随宗教改革达到顶峰D.欧洲的文化知识水平总体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的法国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被谋以这样的政策来征服,就是它几乎仅仅是被法国的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来指导”。然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种瓜得豆”的效应——在殖民者看来,“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这表明(     
A.印支社会进步受到殖民政策阻碍B.资本主义制度与殖民地文化冲突加剧
C.法国殖民统治方式呈现出多样性D.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
2023-12-07更新 | 1026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     
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9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建策以两税法代租庸调制。同时,唐政府停止履行对小农进行田业授受的传统职责,私家地主的占田限额也随之被统统取消,“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唐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鼓励民间垦殖土地B.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确立封建土地制度D.打破自然经济形态
10 .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23-11-15更新 | 907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