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下列图示主题为:15至18世纪大西洋地区奴隶、蔗糖和工业品贸易的起点与终点。对此理解和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差异是三角贸易形成的根源B.美洲糖业出口优势基于市场竞争
C.殖民扩张加快了非洲工业化进程D.欧洲占据大西洋贸易圈绝对优势
2023-09-0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列图示为1978~1984年中国农民粮食销售(图1)与国家收购(图2)情况(单位百万吨)。这可以说明

A.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B.市场对粮食供求调节作用有限
C.粮食流通渠道呈现单一化趋势D.农村经济所有制结构有待优化
2022-03-16更新 | 463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四次大会战的大致地理位置。以下结合史实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①处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②处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日作战的胜利
C.③处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D.④处会战中八路军三个师都积极参加了正面作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美)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A、B两个时间段中国、苏联粮食产量不同变化趋势的原因。
7 . 下图为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分布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族融合的加强
C.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D.北方人口的南迁
2024-03-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下图为11~14世纪法兰西卡佩王朝时期的王室领地示意图。该图中领地变化体现出法兰西(     

A.民族国家形成B.封建社会衰落
C.诸侯势力扩大D.王权不断加强
2022-10-27更新 | 3824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平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   自晚唐起,尤其在宋代,多层次、网络状的地方市场日益发展,形成由北方市场、东南市场、蜀川诸路区域性市场和西北市场构成的宋代区域市场。其中东南市场一方面有长江作为贯通全区的东西大动脉,另一方面又有汴水和江南运河与北方市场相联。这个市场又同南海诸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全国与苏南地区重要的商路示意图:

——摘编自李伯重《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至清末,上海与全国各主要口岸间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外贸转运网络。……这些主要口岸每年平均占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95%以上。九江的绿茶,汉口的茶叶、牛皮、猪鬃、芝麻,宁波的湖丝、茶叶、棉麻,芜湖的蚕丝等大宗土货都运往上海出口。对上海来说,有些口岸只是其外贸转运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这些口岸来说,依赖上海外贸转运的程度非常高。

——摘编自唐巧天《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宋至明清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上海贸易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10 .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C.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D.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2021-07-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