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遗产税亦称继承税,于清末民初引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郭嵩焘等驻外使节较早地了解了西方国家开设的遗产税情形,并传递给清政府高层。1901年,张之洞会同刘坤一,建议清政府实行遗产税,提出如中国能办(遗产税),即使为英国二十分之一,亦有五六百万银元财政收入。1910年,梁启超将遗产税视为“最良之税则”,批评清政府未能实施这些“足以均贫富之负荷者”的税制。民国建立后,为获列强认可,北洋政府承认清政府历年战争赔款和外债,财政亏空严重,遗产税的筹设也有了较大推进。首任财政总长周学熙将遗产税等新税目归入国家税项,熊希龄任财政总长时,将遗产税列入三年度财政计划;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着手制定遗产税的具体系例和实施细则,规定遗产税征税范围、起税点和税率层级,等等。但是当时中国并不具备开征遗产税的社会经济条件,最终不了了之。

——摘编自雷家琼《清末民初遗产税的引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遗产税引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北洋政府时期遗产税筹设的构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语》中记载:对于战争和疾病,孔子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把人的生命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未知生焉知死”,与其关注死不如把眼光放在当下,积极创造生命的意义。强调理性看待生命,追求“孔颜乐处”的人生境界,面对困境时能够泰然处之,自得其乐;面对生命的差异,先秦儒家追求“和而不同”。

——摘编自《论语》等

材料二   想评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历史学家和想评述无情地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们的行为的历史学家,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前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可能会说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进步的事实;而在后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则一定会对人的苦难表现出同情。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价值评述的两重性呢?

——摘编自(波兰)耶日·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先秦儒家生命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进步”与“苦难”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