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下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会议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2 . 下图是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B.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C.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D.阻碍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发展
2021-06-21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崇左市崇青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为1900年西方创作的名为《迎接龙的挑战》的漫画。这次“挑战”之后
A.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两方列强获得了开设工厂的权利
D.清政府变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 . 观察下边漫画,该漫画
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5 .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B.胡椒、胡桃等传入中国内地
C.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D.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是由阿拉伯人的本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东方的波斯文化、印度文化汇合而成的。在阿拔斯王朝建立的最初一百年间,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王朝统治者通过对早期文化发达地区的征服,深切感受到先进的科学文化对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宽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阿拉伯人认为,拥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个穆斯林最为荣耀的装饰,在这种尊重知识的信仰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阿拔斯王朝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兴起。百年翻译运动(约750-850年)是阿拉伯人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学术运动,在其结束以后,阿拉伯人在科学与文化上进入了独立发明和创造时期。

——摘编自陈字《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和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英国当时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原因。
(2)在治理环境方面英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2021-09-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是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据此判断,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西周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
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
9 . 从1950年冬开始发行各类粮票(见下图)开始,到1992年10月粮票连步退出中国经济流通领域为止,粮票见证了现代中国经济史的变迁。推动这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D.对外贸易的日益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其浚(1789-1847),二十八岁高中进士,授官翰林院修撰,后官至总督。为政之余,吴其浚对植物有所研究,撰写出《植物名实图考》。他反对“耳食”的研究方法,主张“目验”,如书中“穬麦”条记载:“《天工开物》谓穬麦独产陕西,随土而变,皮成青黑色,此则糅杂臆断,不由目睹也。”他还纠正《本草纲目》中把通脱木与木通混同的说法,把通脱木改列入山草类,此种例子在书中有不少。对可疑植物,他经过研究比较,不能肯定的不下结论。《植物名实图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其精确者往往可资以鉴定科属”。许多现代植物分类工作者在研究植物时往往要参考它,除可根据书中的附图鉴别出一些植物的科、属、种名外,不少植物的中名定名也以之为依据。日本伊藤圭介对《植物名实图考》评价很高:“辩论精博,综古今众说,析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图写亦甚备,至其疑似难辨者,尤极详细精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其浚在植物学卓有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植物名实图考》对中国植物学发展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