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频繁出巡。从公元前220年至公元前218年的三年时间内,秦始皇在旧六国的领地上巡游了一遍,并在多地刻石颂功,涉及范围甚广。秦始皇巡游(       
A.使秦朝确立起皇帝制度B.意在宣德扬威和安抚天下
C.是秦朝实行仁政的表现D.表明秦朝治理基层能力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学继承了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希望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治,善待、关爱民众。同时,他主张富民、惠民,提倡“仁者爱人”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理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观点。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中又一个核心理念。孔子提出“身”“家”“国”相统一的和谐关系,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通过修身、齐家、治国的顺序,达到“天下平”的目的。孟子主张“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了和谐理念中的善治和秩序良好。荀子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其政治和谐思想的核心是“隆礼重法”,他把“和齐百姓”、人民安居乐业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李森《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材料二   刘邦统一天下后,国家残破、经济凋零,内有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控制着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外有北方强敌匈奴伺机骚扰。这种局面决定了刘邦在建国之初,既不能用法家思想治国,又不能用儒家思想安邦,只能选择黄老之术。汉武帝即位之日,正是西汉国力雄厚之时,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性,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他对内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体,对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国家必须从多方面转轨变型,而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黄老之术“出世”的性质和“无为”的取向,与其政治抱负处处相左,于是他必然要以新的思想取而代之。

——摘编自樊海永《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学的核心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6世纪,英国已经排挤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霸权。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通过三次对荷兰的战争,将其挤出争霸的圈外。下一个强劲的对手是法国,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搏斗,……英国均最终以胜利者傲居。……用曾任殖民大臣罗德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世界的大多数人置于我们的法律下,将意味着结束一切战争。”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期和中期,英国是另一种大国,它的影响不能用军事霸权的传统标准去衡量。它的强大,表现在其他某些领域,.……第一个是海军领域。当然,在1815年以前的一个多世纪中,一般地说皇家海军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力量。……第二个领域,表现在它的日益扩大的殖民帝国上。……第三个方面,表现在财政领域上,……长期的和平以及在英国国内容易取得资本的事实,再加上全国金融体制的改进,从来没有如此刺激英国人向国外投资……这样不但使英国越来越富,而且不断地推进全球的贸易和交通。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成为殖民强国的关键步骤。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是另一种大国”的具体表现。
2022-05-26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正是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深刻反省才推动着近现代中国的一次次社会大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魏君可谓有志之士矣,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执掌形势,可谓奇书。”材料中的“魏君”是谁?他在“奇书”中阐释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康有为曾向皇帝进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实际上反映了康有为的哪一核心主张?
(3)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该材料反映了孙中山提出的什么主张?
(4)陈独秀曾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这里的“德莫克拉西”、“赛因斯”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等人以此为口号掀起了什么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2022-03-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戊戌政变时,维新志士6人于1898年9月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下列人物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C.康广仁D.张之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下一级须对上--级承担缴纳贡赋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这表明,周王通过分封制
A.加强对地方统治B.使国家日益强盛
C.开发了边远地区D.直接控制了地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整理

材料二   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的研究心得。如程颐在鸣皋书院讲授自己所著的《易经》,陆九渊在象山学院,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授自己的著作和学术见解。不同学术流派的书院课程也各不相同,各个学派的大师都在书院中自由讲授自己的学术思想。书院也将诗赋作为教材之一,主要有《诗经》《楚辞》等经典诗赋作品;一些书院还设有专门的诗歌赏鉴的地方,生徒们开展文会、诗会等活动。书院生徒还学习散文、传记文、议论文。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宋代书院生徒学习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左传》史记》汉书《战国策》《公羊传》,以及《谷梁传》等。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里还有实用技术,在书院里实行“分斋”教学,分别设立“经义”和“治事”两斋进行教学。“经义”斋是教授弟子学习和研究儒学经典;而“治事”斋是分科教授,其讲课内容主要是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据刘河燕《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及特点分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书院分布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书院课程内容的特点。
2022-01-10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1897年,梁启超在《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主张译书方针由译西书转为译日本书,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御史李盛铎等人也提出相似论调。1898年,康有为上《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再提“译日本之书”,并以政治书为先。这说明当时
A.改革成为士大夫的共识B.学习日本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C.社会的改造具有紧迫性D.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2022-01-06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华成烟草公司成立在“五四运动”以前,创办之初规模很小,等到“五四”一役,民众方面群起抵制外货,因此华成出品的美丽牌、金鼠牌卷烟一日千里,日增月盛,十余年来已获利无算,大有打倒英美(英美烟公司)抗衡南洋之势。据材料可知
A.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
B.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顺差优势在逐步减少
C.民族工业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成效明显
D.近代中国轻工业已经摆脱对外国的依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