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1949~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8月,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时期,茶叶“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嗜”。以北苑为代表的建安茶园被列为官茶园。北苑茶品种繁多,《东溪试茶录》中记:“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次曰甘叶茶、三曰早茶、四曰细叶茶、五曰稽茶、六曰晚茶、七曰丛茶。”制作贡茶的茶叶取用早茶以上的茶种,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也特别奢靡。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大观年后,建茶岁贡20余万斤。除上贡朝廷外,还有大量销售。南宋以后,建茶产量更是剧增。鸦片战争后,福建茶叶生产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迅猛发展。1853年,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直接将内地茶叶经济与沿海茶叶贸易对接起来。1858年,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只要缴纳一次2.5%的子口税,极大降低了从武夷山运茶出洋的成本。19世纪70年代晚期,福州茶叶输出居全国之首,走向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

——摘编自刘锡涛《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福建茶叶“尤天下之所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背景。
2023-03-07更新 | 344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47年,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在解放区传唱:“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难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这反映了(       
A.解放区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B.农民成为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
C.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D.歌曲成为政治宣传的全新途径
4 . 1925年在中共的领导下,广州、上海等地妇女协会创办了40余种刊物,宣传国共两党的妇女运动决议,报道妇女团体的活动和鼓励妇女投身革命。这类妇女利物的创办主要得益于(       
A.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B.工业近代化完成
C.国民教育事业的普及D.男女平等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义和团运动时期,团民广泛使用揭帖进行宣传,如“神发怒,佛发愤,派我下山把法传……不用兵,不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揭帖的内容反映了(       
A.中外矛盾的尖锐化B.阶级矛盾的复杂性
C.反帝思想的先进性D.封建统治的腐朽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七事”本是突厥人的七种行军装备,初唐时期传入中原,逐渐被唐军吸收接纳。唐高宗时期政府规定,五品以上武官佩“七事”。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往加强B.藩镇割据严重C.军事制度完备D.对外交流活跃
2023-03-06更新 | 267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日本迅速侵入朝鲜和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人们对中国陆海军优势的幻想立马破灭。与中法战争时双方的决策都犹疑不定的情况不同,中日战争从一开始就被日本发动的、以决心攻占北京为目标的一连串攻势所左右。中日战争的结局清楚地和富于戏剧性地暴露了中国军事准备的失败和日本军事准备的有效性。

——摘编自[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使日本迈出了武力崛起的第一步。战后,日本凭借来自中国的赔款,国家财政规模急剧扩大,开始了以俄国为假想敌的新一轮扩军备战,准备迈出武力崛起的第二步。战争赔款在日本迅速转变为资本,为兴办以八幡制铁所为标志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提供了动力。同时,增设纺织工厂、延伸铁道、修筑港口、创办银行、开发矿山、开发北海道等项目纷纷上马。

——摘编自宋成有《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历史的拐点与东亚国际格局》


(1)概括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简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8 . 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D.科学技术的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大批北方汉族儒士纷纷出仕少数民族政权。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了儒学教育机构,前秦苻坚令太子及公侯百僚之子受业儒学,鲜卑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这主要说明该时期(     
A.民族深度交融B.民族矛盾消除
C.少数民族学习儒学成为时尚D.少数民族南迁促进农业发展
10 . 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     
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
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