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时期,茶叶“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嗜”。以北苑为代表的建安茶园被列为官茶园。北苑茶品种繁多,《东溪试茶录》中记:“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次曰甘叶茶、三曰早茶、四曰细叶茶、五曰稽茶、六曰晚茶、七曰丛茶。”制作贡茶的茶叶取用早茶以上的茶种,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也特别奢靡。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大观年后,建茶岁贡20余万斤。除上贡朝廷外,还有大量销售。南宋以后,建茶产量更是剧增。鸦片战争后,福建茶叶生产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迅猛发展。1853年,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直接将内地茶叶经济与沿海茶叶贸易对接起来。1858年,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只要缴纳一次2.5%的子口税,极大降低了从武夷山运茶出洋的成本。19世纪70年代晚期,福州茶叶输出居全国之首,走向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

——摘编自刘锡涛《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福建茶叶“尤天下之所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背景。
2023-03-07更新 | 343次组卷 | 8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因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关元一盘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这影响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发美元危机。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

——摘编自王健博《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与解体》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美国以其丰富的黄金储备为背景,通过赠予、信货、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

——摘编自牛伯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作用与欧元启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物价波动情况曲线图(1926=100)。

材料二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简称“边区银行”)。在设立初期,陕甘宁边区银行并未发行货币,边区市场上流通的是国民党的法币。19386月,由于辅币短缺,边区银行才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授权下,以光华商店的名义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并将其作为辅币使用。代价券可随时兑换法币。边区政府自1941年开始授权边区银行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即边币),其面额有壹角、贰角、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贰佰元、伍佰元、壹仟元、伍仟元10种。

——摘编自《抗日根据地银行及货币政策概述》(《中国纪念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边币的意义。
4 . “中国名片”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起开始发行,揭开了中国印钞造币崭新的一页。

材料一   纸币图案简表

正面背面
主币:
1元:天安门; 2元:延安宝塔山; 3元:井冈山;
5元:各民族大团结; 10元:工农像


辅币;
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
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材料二   两位设计者的口述

罗工柳:那还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考虑到第一套人民币大多是在解放区印制的,带有“战时货币色彩”,规格、质地不统一,栗种较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要设计一套高水平的货币。

周令钊:为了使新钞票彻底摒弃带有殖民色彩的图案装饰,我们与北京印钞厂的设计、雕刻人员到故宫、颐和园、云冈石窟去临摹古建筑、石雕、石刻、铜器以及长廊里的彩画中的花纹和图案……元券背面景框源自故宫的窗棂,3元券背面的边框取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


(1)结合所学,简述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
(2)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设计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治本色,体现了时代风貌、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运用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共同创办了广州华侨运动讲习所。下表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广州华侨运动讲习所《革命文献讲义》部分篇目
题目演讲人演讲人政治背景
革命与反革命、孙文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施存统中共党员,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个人主义之分析萧楚女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
军事运动熊 雄中共党员,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负责人
青年运动的发生、海外工作须知郭寿华国民党员
广州工潮问题邓中夏中共党员
A.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B.为民主革命提供大量海外人才
C.探索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道路D.为大革命赢得社会各阶层支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在政体方面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原理,确定参议院行使国家的制定法律的权利;在国家机构体制方面,确定西方国家的内阁制,内阁首相由选举产生,赋予了总理相当大的权利,可以有理由的驳回总统的规定,而且总统在颁布法令时要求经过总理签名同意才能生效。它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具有非凡意义的一项创举,不但对当时的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中国宪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摘编自叶玮《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晚清因应变局,引入西方文官制度配合新政。1905年,人才选拔处于过渡交替状态,途径各异、标准不一的选官方式导致官员素质参差不齐,未能有效地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1906年,戴鸿慈等建议仿行西方文官考试制度。1907年,以直隶设置官员考验处为契机,清廷颁布《切实考验外官章程》,局部试行官员考试,后因清亡而未推行。

——摘编自关晓红《清季引入近代文官考试的酝酿与旁试》

材料二   1977年,美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信任危机。1978年,卡特政府颁布《文官制度改革法》,设立人事管理总署和功绩制保护委员会两个文官管理机构,后者主要为那些对抗滥用职权和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录用文官时,在择优的前提下,优先吸收黑人、少数种族和妇女;实行“功绩工资制”,根据文官个人的能力、资历以及工作绩效等,决定文官的升降、奖惩。卡特之后,文官制度改革依然在继续。

——摘编自温艳洁《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美文官制度改革比较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引入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日本迅速侵入朝鲜和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人们对中国陆海军优势的幻想立马破灭。与中法战争时双方的决策都犹疑不定的情况不同,中日战争从一开始就被日本发动的、以决心攻占北京为目标的一连串攻势所左右。中日战争的结局清楚地和富于戏剧性地暴露了中国军事准备的失败和日本军事准备的有效性。

——摘编自[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使日本迈出了武力崛起的第一步。战后,日本凭借来自中国的赔款,国家财政规模急剧扩大,开始了以俄国为假想敌的新一轮扩军备战,准备迈出武力崛起的第二步。战争赔款在日本迅速转变为资本,为兴办以八幡制铁所为标志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提供了动力。同时,增设纺织工厂、延伸铁道、修筑港口、创办银行、开发矿山、开发北海道等项目纷纷上马。

——摘编自宋成有《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历史的拐点与东亚国际格局》


(1)概括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简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越来越多的农民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这为民族资本的发展提供劳动利益市场。中国的官僚、地主、商人在外资企业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在爱国心的驱使下,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洋务派民用企业为民族企业的创办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于是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

——摘编自张祖良《近代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开办的产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5年左右荣氏家族产业得以崛起的原因。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2023-01-17更新 | 445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省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