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运河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岁月沧桑中积淀为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与文明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惠河的开凿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氓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元史·食货志》

“运白粮自苏松至张家湾凡三千七百余里,自湾抵京仅六十里,而水运之舟价与陆运之车价略相当,是六十里之费抵三千七百里之费也”。

——明 袁黄《皇都水利》

“漕运粮储,国家大计,容受之多,车不如船,阴雨之行,陆不如水,舟车并进,脚价倍省,此闸河之不可以废也。

——明 吴仲《通惠河志》

材料二   位于荷兰首都的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由四条主要运河构成,该系统始建于17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围绕城市形成了同心形运河带。2010年该运河系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阿姆斯特丹市赢得了“北方威尼斯”的美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是荷兰“黄金时代”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如今,运河带已成为环城交通的主要方式。


   

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城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140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惠河开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姆斯特丹运河带在布局上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开凿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运河开通具有哪些共同的历史意义。
2023-06-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之路。汉代政府在河西设驿站,保护丝路上的使者、商贾。汉朝派赴中亚的各国使节、追逐厚利的冒险商人以及西行者相望于道。中国的丝绸、漆器和铁器运往中亚。大宛的葡萄、乌孙的黄瓜、奄蔡的貂皮,以及异城的杂技、胭脂、音乐绘画艺术和风土人情也传入中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汉灵帝时兴起“胡化”浪潮,“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筷、胡笛、胡舞,京都贵威皆竟为之。”总之,汉代形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摘编自韩养民《汉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知,并非出于自觉,而是在西方的武力入侵下迫不得已做出的自保之举。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碎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成为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榜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个大事件无一不带有西方的色彩。然而,中国认识西方和学习西方的过程,同样是中国挽救颤势、徐图自强的过程,是中国人抵抗外侮、重塑民族自尊的历史进程。总之,近代中国各种西方观的演变,具有强烈的中国特征和时代特征。

——摘编自徐启瑞《近代以来中国西方观的嬗变》

材料三   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偶议10周年。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全新合作模式。   

时间提出
20139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201310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期间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讲话,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授资银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6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一带一路”的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中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汉代出现中外文化交流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国人对西方认知历程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并就“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简要评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美国行政腐败的高发时期。这一时期,每一个被政治机器掌控的城市,都拥有众多政府部门和成千上万可以被用于犒劳或施惠的工作职位,仅纽约市坦慕尼协会所垄断的市政职位就多达4万。前纽约市议员和国会议员威廉·特威德盗取国库的金额不少于3000万美元,内政部部长福尔把海军石油保留地秘密出租给石油大亨,共收取了40多万美元作为促成两笔交易的“劳务费”。任何与城市建设规划有关的内部信息,如高架桥的搭建、高速公路的铺设、街心公园的改造等,都可以被政治家和官僚肆无忌惮地加以利用。城市医院的药品和贫困居民的救济物资供应权被特定企业垄断,街道清扫、垃圾收集等市政服务被外包给指定承包商。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进步主义运动对降低公共部门的腐败程度也发挥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纲领》中提出“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

1926年,中共中央发布第一个整治腐败分子的通告,即《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

1927年,党的五大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1927至1947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逐渐形成,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设立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为当时的最高检察机关,大力惩治腐败。

1932年,谢步升在江西瑞金伏法,这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我党第一个反腐败举报箱也从此产生。

1933年毛泽东签署《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对反对腐败提出了新的标准,对于贪污公款五百元以上者,处以死刑。

1938年,发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提到党员犯法者从重治罪。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

——整理自何虹雨《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行政腐败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意义。
2023-04-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雅典,公民是城邦的主人,成为公民的前提则是为城邦提供兵役。公元前594年,首席执政官梭伦按财产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军事义务:第一、二等级公民提供骑兵,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第四等级提供轻装步兵和在海军中服役。雅典军队早期的主导力量是陆军。公元前5世纪以后,由于海上贸易的发展,雅典海外冲突和争夺不断,促使雅典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并且成为海上强国。希腊海军的成员主要来自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农,他们为城邦提供了舵手、水手长、下级军官、瞭望员、桨手,在雅典海军大败波斯舰队的战争中做出的贡献远大于前几个等级。这客观上提高了他们在城邦内的地位,使得城邦领导者不得不给予他们更多的政治权利。

——据《古希腊军制变革》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前期,每一位17-46岁的公民都必须在战时服兵役,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在战后重新分配“公有地”中获得一杯羹。随着罗马霸业的扩大,奴隶制大庄园发展起来,海外行省的廉价粮食也不断输入,小农大量破产,公民兵制的基础遭到破坏。前2世纪末,罗马在朱古达战争和与日耳曼人的战争中屡遭败绩,同时还面临着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为扩大兵源,执政官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规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条件的人(包括无产者、意大利境外的同盟者、行省居民)均可应募入伍,士兵服役期间国家发给薪饷。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军队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雅典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共和国后期在兵制上的重大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自由市汉堡,地处中欧,交通便捷,借助发达的水陆运输通道可快捷地到达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及中东欧广袤的腹地。此外,作为“(近代)欧洲大陆最英国化的城市”,汉堡一直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和频繁的人员往来。但是,在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飞速发展之时,汉堡的城市污染和居住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1892年,源自印度北部的霍乱再次侵袭欧洲。815日汉堡出现第1例“疑似”病例;23日,疫情便已蔓延至全城。但是,直到824日,汉堡市政当局和首席医务官仍一直未告知汉堡市民采取预防措施,他们害怕此举会对汉堡的港口贸易造成巨大损失,损害富豪政治集团的经济利益。到919日疫情得到控制,汉堡共有16944例霍乱病例,死亡8594人。

——摘编自顾年茂:《1892年德国汉堡瘟疫大流行探析》

材料二   公共卫生学最早发轫于法国。但自大革命以来,其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却步履蹒跚。第三共和国初期开始酝酿的公共卫生法案饱受争议,直到1902年才艰难出台。该法案虽规定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卫生委员会,但该机构可有可无,其存在极不稳定。1918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对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法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共计24万法国平民和军人死亡。政府在应对疫情时表现出的混乱无序和无能为力,暴露出法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存在国家投入不足、政府部门之间协作松散、缺乏统筹协调性、管控不力等弊端。1920年,公共卫生、社会救助与福利部正式诞生,从此以后,公共卫生及相关社会事务在政府机构中占据一席之地,法国长期停滞不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摘编自肖晓丹:《西班牙大流感与法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探析1892年汉堡瘟疫大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3)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公共卫生建设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2022-06-04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6 . 石油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材料一   西方石油公司控制产油国油价制定权,于19592月和19608月两次降低中东和其它地区的原油标价,使产油国遭受很大损失。为了联合起来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剥削,维护石油资源和民族利益,1960914日,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5个石油生产国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会议,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后来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加蓬、厄瓜多尔相继加入,到1986年欧佩克共拥有13个成员国。该组织成立后,多次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提高油价和石油税率,增加产油国的股权。1980年已探明该组织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7%,开采量的45%,出口量的80%。

——摘编自李秀艳《世界通史》第四册

材料二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欧佩克以收回原油标价权、提高油价、减产、禁运和国有化等措施开展斗争,不仅保障了产油国的合理收入,而且以石油为武器打击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价格飞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1973年底,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席卷了美国、加拿大、西欧和日本等国。资本主义各国失业率增高,1975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人口达1950万,由此经济发展明显放慢,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0%以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8.1%;企业破产、股市行情下跌严重,如英国的股市比危机前最高点下跌了72%,超过了三十年代大危机下跌52%的幅度。这次危机表现出的“滞胀”局面,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大国纷纷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的办法。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摆脱危机的举措。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时物价波动,事属必然。抗日战争开始时,尚不十分显著。一是此前积存货物尚有相当数量,一时未感短缺;二是上海、天津、青岛虽然沦陷,西南、东南海口,多少仍有输入;三是日本为在上海、香港吸收法币,套取中国外汇,交换中国内地农产物及工业原料,与军事无关的日本剩余商品,仍可向后方走私。进入相持阶段后,情况大变……1938年,国库所入仅为支出的四分之一,军费反而有加无减……与1937年相比,1941年法币发行额约为十倍,物价上涨七十七倍。1944年的发行额为一百八十倍,物价上涨约两千一百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重庆物价即呈现不断高涨之势。为此,国防最高委员会设立物价委员会,作为审查物价的最高机关。1939年,行政院相继通过《非常时期评定物价及取缔投机操纵办法》《非常时期取缔囤积日用品办法》等,规定各地官署应会同当地各社会组织设立评价委员会,规定当地日用必需品必须平价购销,应维护生产者、消费者和商人的正当利益,上述规定对物价高涨稍有缓解。194212月,重庆市政府转行政院令,从次年115日对辖区重要市场的物价、运价、工资,一律实行限价,此政策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至抗战胜利前夕,重庆物价指数已经涨到1937年基数的1585倍。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物价上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应对物价上涨措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稳定物价的启示。
2021-12-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ニ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

——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
2022-02-20更新 | 540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一模(主城区)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地位高,权力大。汉武帝时,鉴于宰相职权过重,就开始重用内朝近臣,到东汉时,在宫中主管收发文书的尚书,开始掌管机要,侵夺外朝相权。曹魏时,尚书台脱离少府,将办事机构迁到宫外,成为独立的中央政务机构。唐高祖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宰相机构,且三省分工明确。宋朝前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均直接对皇帝负责。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置4个宰相官职: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明朝罢中书省,废宰相,设内阁,因明朝宦官专权,内阁权力受到牵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多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四品以上的官员担任,成为辅助皇帝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政党政治蓬勃兴起的景象。但民初的政党,不仅不能改变革命后混乱的社会状况,反而使政局变得更加纷乱。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当时的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清末民初的政党也不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产物。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且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政党之间,党争多于联合,个人恩怨超越党见,党派倾轧,内阁的频繁更迭,使民众产生了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绝大部分党员对于政党政治的知识性认识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只知一些名词而不明其真正含义。

——摘编自李爱峰苏全有《发轫、争斗与失败:中国近代政党历程的反思》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模式的建立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建立了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伴随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了一系列权力;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我国在大力拓展基层民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制建设。

——摘编自何苑《试析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经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法诞生之初,基督教文化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伦理基础。在与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亚非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标榜“进步”与“自由”的文明标准开始进入国际法。按这一标准,西方国家是优越“文明”的代表,其他地区是“半文明”、“野蛮”的状态。主权原则是这一标准的核心要素,主权只适用于文明国家之间,“文明标准”成为判断国家是否为国际社会中的合法或者合格成员的国际规范。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迎合西方“文明”标准,打造自己的“文明”形象,清代中国则被贴上“野蛮”和“妨碍进步”的标签;日本与西方国家一道掌握了评判是非的话语权,中国由此丧失了对日战争的正义性……尽管国际社会并不存在统一的文明概念,文明、半开化、野蛮这些说法却被世界人民所公认,一个由西方“文明国家”主导的不平等国际体系建构起来。

——摘编自韩逸畴《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等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和广泛认可。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通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文明标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2021-05-1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