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1 . 关于榨菜的起源,近人有如下记载:“前清宣统末年,邱君(邱寿安)赴宜昌汉口一带,随带榨菜十余坛,分馈亲友……邱君获引好评,还川后遂秘密经营,专以销省外,继又联合戚友扩大资本,锐意经营。凡二年,获利甚巨。”涪陵榨菜的这段历史最有助于说明(     
A.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B.民国建立空前激发民间投资办厂的热情
C.清末新政中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清末民初时期内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子语类》中记载: “古者三公坐而论道,方可仔细说得。如今莫说教宰执坐,奏对之时,顷刻即退……今顷刻即退,君臣间如何得同心理会事?”由此可见,朱熹对于坐论之礼废除的批评立足于(     
A.儒家的政治理想B.专制皇权的发展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官员能力的下降
昨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卷
3 . 《荀子》记载:“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孟子》中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孝经》中强调:“天地之性,人为贵”。据此可知,儒学(     
A.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B.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C.对人性的认识不断发展深入D.强调统治者注重民本思想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江苏·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董仲舒《春秋决狱》记载,一民妇(甲)的丈夫溺水而亡,甲的母亲私自做主,将甲另嫁他人。有人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死刑)。”但是,官员考虑到甲的动机,最终判决甲罪不至死。这一判决(     
A.体现了礼法之间的调和B.强调程序正义与公平
C.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D.以尊卑为量刑的原则
7日内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重庆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5 .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这说明(     
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
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
7日内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出土实物表明,中国棉花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三国时期,珠江流域已普遍种植棉花,新疆是中国较早植棉的地区,总体晚于华南地区。“亚洲棉”从南路入广东,后至华中棉区;“草棉”从西路入新疆到甘肃,后传到华北棉区。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棉花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步进化为一年生棉花,产量提高,品质有极大改进。古代文献中,棉花被记载为“吉贝”或“白叠”,棉布被称为“吉贝布”或“白叠布”。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记载“(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臬荸,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棉纺织技术在元代有重大改进,《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元代制定了江南夏税制度,规定“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其所输之数,视粮以为差”,棉布被定为常年租赋之一。明太祖曾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已基本推广到全国。

——摘编自王亚蓉等《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

材料二   在近代历史上,棉花资本主义留下一系列充满矛盾的遗产。它让无数人获得了财富,从中受益,但它同时让更多人受尽磨难,成了受害者和牺牲品。正如贝克特所说,棉花资本主义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剥削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创造性”的故事。

——根据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资料整理、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花在中国传播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棉花种植加工的阶段性发展概况。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控制和剥削”“自由和创造性”的理解。
2024-04-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记载,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从大流士一世开始便推行包税制,即在规定了各行省的固定税额后,允许它们将其分解转包给当地包税商。包税商以波斯帝国之名征税,但征缴的钱物远大于需上缴给波斯中央政府的税额。为获得更大经济利益,他们又把多收缴的诸如粮食、布匹等实物进行贩卖。据此可知,包税制的实施(     
A.保证了希波战争的军事需要B.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有利于波斯商品经济的发展D.损害封建土地贵族的利益
2024-04-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8 .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但尧舜时期,一人之下,有四岳、十二牧协助尧舜掌控全局的官员,有士、工、秩宗、典乐、纳言等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还作刑法、设军队等。这则史料可以佐证尧舜时期(     
A.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B.各氏族部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C.王权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D.开始出现贫富差异和阶级分化
2024-04-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以来,阿拉伯商人活跃于广州、泉州、杭州诸港,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官制学校、民俗宗教、货币商贸等的记载不断丰富。据14世纪《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中国人甚富裕,乐安居……中国人技艺上特别之天才,即希腊或他种人亦当退避三舍也。”“刺桐港(泉州)为世界上最大之港,世界上无一国开化文明,人口繁盛,可与中国比拟。”

——摘编自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

材料二     在17世纪的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更加文明和礼貌”,中国是“欧洲的典范”,中国的伦理和德政是解救邪恶的正确道路。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马戛尔尼就在日记里描绘着清朝的落后和愚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劣等他者”成为描述中国形象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材料三   抗战时期,许多外国人来到陕甘宁边区参观考察,报道“另一个中国”。他们记录下的边区是全中国最接近真正民主政治的,豆选、燃香烧洞等投票方式保障了一切阶级的选举和参政权利。曾经“荒凉的陕北”,已变成“牛羊满山、手工业发达的地区”,人民丰衣足食,自力更生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边区无乞丐、无鸦片、无卖淫、无贪污、无苛捐杂税,“在这儿旅行安全极了,简直到了令人乏味的地步”。中立的“旁观者”身份和视角,帮助他们向世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善良有效而认真”的形象。各抗日根据地的真相及其对于协助盟国抗战事业的重要地位,逐渐为外国人所明了。

——摘编自雷艳芝《从外国友人的延安叙事看中国共产党的善治形象》

材料四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当前,中国的世界形象存在着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挨骂”现象还大量存在。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阿拉伯世界的中国观,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以来西方建构的中国形象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善治形象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叙事”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期加强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古“蜀身毒道”,古蜀国文化曾给东南亚以强烈的影响。粟原生长在我国黄河流域,后通过四川西部高原向南传到东南亚。至今,东南亚某些山地部落仍种植粟。从战国开始,船棺葬就在巴蜀地区流行。受此影响,船棺葬逐渐成为古代东南亚一种常见的葬俗,如越南朱芹、泰国翁邦等地都发现了大量船棺墓葬。东南亚青铜器也吸收了巴蜀的青铜铸造工艺,如越南东山文化中的长援无胡戈和长胡三穿曲援戈,都是在蜀戈的影响下产生的。在中国与东南亚的频繁往来中,西南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段渝《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集》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是滇缅传统贸易最为兴盛的时期。这时云南商人在滇缅贸易中占据主动,伊洛瓦底江中上游地区的大半缅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仰给于云南;云南商人从缅甸输入大量的棉花、食盐等商品。1885年英国吞并缅甸后,滇缅贸易变为主要是云南与英国殖民地缅甸的贸易。1898~1902年,仰光至密支那,曼德勒至腊戍铁路先后建成通车。人们可以自腾越西北境外的密支那通过铁路直达仰光,基本形成了针对云南进行商品倾销的交通运输格局。《腾茶概述》记载:“腾越物产尽管无大宗出口,每年洋货消费,以棉花、纱布、煤油、五金为大宗。自清季设立腾越税关以来,入超之数,年增月盛。”

——摘编自陶韧《云南对外交通史》

材料三   为推动内陆地区制造业、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中国迫切需要一条新的高效运行的陆海运输通道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升级版,将视野从国内舞台转向国际舞台。2017年中新(重庆)项目的联合协调理事会首次提出“南向通道”这个概念,随后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后称“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逐步扩大,建设范围逐渐拓展,成为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及其他国家(地区)的重要通道。2019年重庆海关、南宁海关等15个海关签署备忘录,将在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完善监管模式三个方面,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此次备忘录的签署有效地提升了海关通关效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张建中《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西南地区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滇缅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其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新时代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