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
2023-12-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9年5月以后,在《新青年》影响下,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少年中国》、《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劳动届》、《工学》、《湘江评论》等新刊物。它们以介绍新思潮和改造社会为“旨趣”,提出各种各样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方案和措施。这些刊物的创办表明(       
A.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B.青少年成为革命中流砥柱
C.封建礼教地位被彻底动摇D.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
手工业造纸业、炼钢业迅速发展:“三吴”地区成为青瓷主要产地
商业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
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023-11-11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B.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加强
C.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
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集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代沿海地区有七大防区,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如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     

A.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B.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
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023-11-11更新 | 1088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     
A.缓和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
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琮琮”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其头部造型别致的装饰纹样——“饕餮纹”,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该设计(     

A.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B.体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就
C.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D.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2023-11-09更新 | 571次组卷 | 1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国策》记载齐宜王见颜斶,曰:“履前!”属亦曰:“王前!”。《晋书·庾峻传》这样描绘秦朝,“秦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于朝者,商君谓之六蝎,韩非谓之五蠢”。《离骚》当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引起汉代士大夫共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重视社会教化B.皇权专制制度建立
C.中央集权发展结果D.儒术治国成为主流
9 .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10 . 有学者指出,自两汉起,有关水利工程的记载史不绝书,即使在武帝时,塞瓠子决口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山川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发B.抑商观念盛行C.大一统国家形成D.铁犁牛耕的普及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